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走基层·战高温丨126省道上的沥青摊铺工:施工现场好似“铁板烧”,一周烫坏一双鞋


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娜/文 顾炜/摄)马家店隧道,是南京主城前往禄口机场的重要通道——126省道改扩建工程的要塞工程。隧道一边穿越牛首山底部,需要暗挖;一边穿越牛首山景区广场一侧,需要明挖暗埋。7月13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马家店隧道,在两处施工现场体验了“闷、火两重天”。其中,在隧道顶板防水施工中,沥青摊铺工脚踩顶板背对烈日,一边倾倒出150℃以上的沥青,一边快速均匀摊开,作业环境好似大型“铁板烧”,平均一个星期就被烫坏一双鞋。

暗挖段:40℃的隧道里闷热、高湿,就像“蒸桑拿”

上午9点多,记者在马家店隧道口下了车,滚滚热浪迎面扑来。走进隧道,没有了阳光直射,眼前立即暗了下来,耳边不断传来施工机械的轰鸣声、换气鼓风机和用于降尘雾炮机的轰响,裹挟着岩石味道的湿热空气让人不敢呼吸。

“隧道单洞跨度为14-18米,且左右线隧道净距较小,属于典型的大跨度、小净距隧道。这样的隧道结构容易发生垮塌,所以安全工作一定要做足。”南京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126省道改扩建工程工程二部部长戴渊介绍,左线隧道总长为1270.63米,其中暗挖段长275米,现已施工170米,完成左线暗挖段总长的55.67%;右线隧道总长为1327米:其中暗挖段长342米,目前已经完成230米。

在隧道断面,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凿岩机伸出长长的机械臂,顶端的钢凿“突突突”不停在岩壁作业,粉尘四溅,不时有岩石成小片落下,被工人清走。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由于临近高铁线和高压电塔,隧道无法实施爆破开挖,指挥部经过多方论证,最终确定为机械冷开挖工艺施工。不过,使用凿岩机最容易超挖和欠挖,超挖就是凿多了,欠挖就是没凿完,两者都会给后续施工带来困难。工程指挥部通过反复试验及研究,将开挖机械臂进行了定制及改装,提高了灵活性和挖掘力,同时,采取人工+激光投影方式保证机械开挖轮廓线的精准度,降低了超挖量。

现代快报记者见到,由于隧道内相对密闭,大功率机械的散热和掘进面摩擦散发的热量不易散发,现场工人脸上汗珠滚滚,粉尘粘在脸上,又被汗珠冲成一道一道的。戴渊拿出测温枪测了一下,隧道内温度达到40℃。现场工人身着工作服,戴着安全帽、防尘口罩、手套,全副武装,在闷热、高湿、空气不畅的特殊工作环境战斗,如同“蒸桑拿”一般。在里面待久了,衣服还会发出沤抹布的味道,每天脱下工作服都结满了盐渍。

明挖段:如大型“铁板烧”,沥青摊铺工一周烫坏一双鞋

出了隧道,现代快报记者来到牛首山背后马家店隧道的明挖段。在现场挖出的大坑里,已经建好了两个长约百米、宽约20米的混凝土“大箱子”。今后车辆从“箱子”内部通行,“箱子”就是隧道的墙壁和顶板。待隧道建好后,这里还会填埋恢复。记者见到,其中一个“箱子”正在进行防水施工,工人们先将作为粘合剂的沥青刷在混凝土表面,再铺设防水卷材。

沥青摊铺工人马威风拎起一桶高达150℃-170℃的沥青倒在顶板上,一股股白色的热气升腾起来。接着,马威风拿起一旁的刷子,不顾热辣辣的蒸汽和刺鼻的沥青味,弯下腰将还是液态的沥青快速刷均匀。

“沥青摊铺就是越热越好,低于140℃,沥青就刷不开了。”干了两个多小时活,马威风的手套、鞋子上沾满了沥青,被熏得红通通的脸上挂满了豆大的汗珠。他告诉记者,他是安徽人,从事沥青摊铺已经有十几年了。刚开始摊铺,脸上总会被沥青的蒸汽烫掉一层皮,由于施工的地面太热,即便穿了厚底鞋,一般一周鞋底就不符合施工规范了,要换一双新鞋。“我是7点多开工的,已经喝了五六瓶水。鞋子穿了五六天了,回去也要脱掉扔了。”

“这是工地上最热的岗位之一,我们测了一下,混凝土表面的温度高达72℃。”南京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126省道改扩建工程指挥长王鹏告诉记者,为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工人中暑和其他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施工现场调整了工作时间,大家早上4点半起床,班前教育后上工,上午的工作一般在10点之前就会结束,下午3点半以后再开工,避开最炎热的时段。同时,指挥部还组织开展了“送清凉”活动,为热浪里的一线施工人员煮了绿豆汤、发放藿香正气水、人丹等防暑降温物品,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暑降温预防工作,确保项目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可控。

(编辑 高霞)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