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南京一中校本选修课开课,清华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名师当导师

现代快报讯 (通讯员 兰倩怡 记者 黄艳 袁永红/文 施向辉/摄)新学期伊始,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团队来到南京市第一中学,为高中生们开设20余门校本课程。9月9日,南京一中举行“大学课程进校园”客座导师聘书颁发仪式。

据了解,清华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在南京一中开设涵盖人工智能、心理健康、仪器科学、计算机技术、通信工程、医学、药学等多领域的精品课程。新学期,高校的专家学者亲临南京一中授课,为学生带来大学级别的优质课程资源。清华大学“大中衔接”新一代人工智能通识教材近日在宁发布,南京一中作为全国首家使用单位,特邀教材主编、南京一中杰出校友、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大数据学会(筹)理事长李千目教授现场分享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在高中与大学阶段的衔接设计与创新实践。

南京一中党委书记居艳表示,当前,推动大中衔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鲜明主题。十余所知名高校和机构的顶尖学者和行业专家,带来的不仅是前沿的学术知识、先进的科学理念,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育人责任和对下一代成长的深切关怀。校方也非常感动于杰出校友,如李千目教授等,重返母校,反哺育人之根,这份情谊,弥足珍贵。这些校本课程,将真正实现“大中衔接”的理念,让一中学生提前浸润在大学级的学术氛围中,激发无限潜能,支持多元成长。现场,居艳为客座导师们颁发聘书。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南京一中“科学副校长”刘澄玉教授,带来的是校本课程《中学生身心健康评测与调控技术》。他希望通过课程,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去科学地认识心理压力,进而帮助大家、带动大家做一些科技创新项目。学生参与其中,能更好地找到放松的途径。他也希望,能通过课程引领中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黄圣君教授介绍,为一中学生开设的课程是《人工智能初探》。他表示,设计的课程起到科普的作用,能够让高中生们从复杂的信息里甄别出科学的道理,同时通过一些有趣的案例,可以激发他们对人工智能的兴趣。

南京一中杰出校友、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大数据学会(筹)理事长李千目教授表示,丛书的主要编者均为重点高校的老师,有丰富的人工智能课程授课经验。这些优秀的大学一线老师,下沉到中学,重新组织相关的案例,让中学生们能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接受人工智能相关原理。他还透露,未来会选择100所省内中学,进行教材和课件的赠送,进行公益性教师培训,提升江苏青少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整体思维和水平。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