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滚滚丰收忙,又到了一年农民最忙碌的季节。但在苏州吴江的稻田里,两台无人收割机解放了农民的双手,让他们坐在田边就把稻子给收了。
10月27日,在吴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水稻田里,两台水稻收割机正在来回工作。但与普通收割机不同的是,这两台收割机的驾驶席上竟空无一人,而自动收割、转弯、倒车...等等一系列操作却非常熟练。
看苏州记者注意到,在不远处的稻田边,一位技术人员正娴熟地操作着手机。收割机随着操作人员的手机里发出的指令在稻田内来去自如。
“实现无人驾驶的秘密就在收割机顶端的两个蘑菇状的‘小耳朵’。”
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研发部项目主管张波告诉看苏州记者,这两个“小耳朵”是GNSS天线,用于接收北斗定位信号。“小耳朵”通过提前对田块进行打点定位,规划最优作业路径,从而实现全程自动化无人收割。相比传统机器,这款无人收割机适应性强、效率高,能实现智能转弯作业,每秒实现收割稻谷6公斤。倒伏的稻子,也能做到“实时收割”。
“此外,相比以往,我们今年的‘无人农场’进一步打通‘耕、种、管、收’四大环节,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不仅可以降低20%以上的燃油成本,也能降低45%以上的人力成本。”
张波告诉看苏州记者,今年“无人农场”首次采用北斗定位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精密控制技术、5G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获取土壤肥力信息、作物长势信息、气象数据信息和病虫害信息等水稻生长环节实时数据。 这些数据,将传送至集成智能决策大数据管理平台。由“智慧大脑”做出系统决策,从而实现无人激光平整地、无人机插秧+侧深施肥、无人植保(变量植保)、无人机收和可视化大田管理,推动“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
张波说,目前,“耕、种、管、收”四大环节所用到的高空卫星、近地空监测机、翻整地拖拉机、无人插秧机、施肥打药一体机、无人收割机等均实现了国产化,这标志着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无人化的农场正从概念走向现实。
“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实践来创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苏州模式。”
据了解,2021年前三季度,苏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205元。苏州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实践,202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88万亩,高标准农田预计上图入库面积达到144万亩,蔬菜总产量151.23万吨。
前三季度苏州新增210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超62%,打造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参加部级评审,新增8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质量品牌效益大幅提升,智慧农业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业现代化指数连续多年位居江苏省第一。
(看苏州 文/史博文)
- 热点
- 2021-10-29 08:49:58
- 热点
- 2021-10-29 08:46:37
- 热点
- 2021-10-29 08:44:23
- 热点
- 2021-10-29 08: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