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贴心暖心 搭起友谊桥梁


  3月9日,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志愿者(右)帮助外国记者查看班车时刻表。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3月10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加拿大代表团的一名成员拥抱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
  新华社记者 孙 非摄

  “志愿者,非常给力!”3月13日晚的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上,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用中文向9000余名北京冬残奥会志愿者表达由衷的谢意。令人难忘的9个比赛日里,志愿者、工作人员以及更多奋战在北京冬残奥会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人们,为近600名残疾人运动员搭起展现自己、激励他人的竞技舞台,同时也在用贴心、暖心的服务保障,搭起一座座友谊的桥梁。

  北京冬残奥会期间,国家体育馆承担了残奥冰球的比赛。因为运动员的装备厚重,上下轮椅十分不便,场馆内的志愿者找来了高度低、空间大的小板车,铺上瑜伽垫,再饰以“雪容融”气球,改造之后“上线运营”。“我没有见过这种板车,坐在上面,空间不像轮椅那么狭小,上下车特别方便,车上的布置让我感觉就像进入游乐场一样,每个人都特别开心。”意大利代表团残奥冰球运动员安得勒·亚历克斯说:“所有的志愿者都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我觉得非常贴心。”

  小板车成为残奥冰球运动员去往赛场和训练场时的首选,有的队伍会在赛前专门向志愿者“约车”。当几支队同时训练时,志愿者们就推着小板车循环往返,不停地“接单”。3月8日,残奥冰球项目迎来小组赛最后一个比赛日,现场观赛的国际残奥委会副主席杜安·卡勒竖起了大拇指:“这里的无障碍设施非常完善,提供了细致周到的服务。”

  北京冬残奥会上,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贴心而专业的服务,赢得了各方赞誉。

  “这太不可思议了!如果不是你的热心,我的手机很可能会‘深埋’在这片雪地里。”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一名外国摄影记者激动地向媒体运行领域志愿者黄炫圣道谢,并拉着他合影。北京冬残奥会期间,已经下班的黄炫圣在路上偶然发现了掉落在雪地里的一部手机,经过一番努力寻找,终于物归原主。“虽然有些疲倦,但在冬残奥志愿服务中,别人的感谢让我感到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黄炫圣说。

  微火虽微,却能点亮世界;善举虽小,同样暖人心灵。2月27日,北京冬残奥村住宿区的公寓楼服务人员发现,电梯里有意大利代表团为运动员庆祝生日的标语,他们当即协调了蛋糕,并手工制作了花束,还准备了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作为礼物。唱着意大利语的生日快乐歌,服务人员来到了运动员的房间,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同样是一名称职的友谊使者。22岁的加拿大姑娘图尔金本计划在北京开启自己第二次冬残奥会之旅,却不幸在2月28日上午的赛前训练中受伤,不得不提前告别。临行前一天,图尔金表达了想要和“雪容融”合影的意愿。时间紧迫,礼宾、交通等多领域和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相关部门努力协调,在航班起飞的当日上午,终于让加拿大姑娘见到了心心念念的“雪容融”。这么多人帮助她完成心愿,也让她在开心之余深受感动,两次落下了眼泪。

  北京冬残奥会期间,“雪容融”在班车场站迎来送往、在中医药展示区表演五禽戏、在冬残奥村里为欢度妇女节的女运动员们送上鲜花…… “‘雪容融’也是一座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我要带回去送给我的朋友和家人,让他们也关注、了解中国的文化。”斯洛伐克代表团运动员雅各布·克拉科说。“雪容融”的名字中,“容融”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友谊的种子,也将伴着这个憨态可掬的身影散播向全世界。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