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法新港码头 王炯供图
海法新港拥有以色列目前最大的桥吊设备 王炯摄/光明图片
【记者连线】
近日,记者走访了以色列海法新港,它是“一带一路”倡议地中海沿岸重要支点港口之一。
2015年,以色列为扩大进出口贸易,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决定在北部枢纽城市海法建一座新港。在建港国际招标中,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港集团”)在竞标中脱颖而出,成功与以色列港口发展及资产公司签署协议,获得海法新港自2021年起共计24年11个月的特许经营权。
海法新港港口建设工程于2018年正式启动。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码头岸线长度为805.5米,年设计吞吐量为106万标准箱;二期码头岸线长度为715.7米,年设计吞吐量为80万标准箱。一期建设项目此前已如期完成,并于2019年9月1日正式开港运营。
“中国方案”创造奇迹
与以色列其他港口不同,海法新港全面采用了“中国方案”。在港口最初设计时,以色列当地咨询工程师根据以色列标准和常规做法,提出海法新港参照海法老港、阿什杜德老港的建设惯例。但上港集团根据上海港的码头建设实践经验,以及对海法新港的地质结构情况分析,评估认为以方的惯例并不适合新港建设。为了说服以方采用“中国方案”,上港集团邀请当地咨询工程师对上海港进行实地考察,并用翔实的数据和上海港码头堆场进行具体说明,最终得到了以色列相关管理部门的认同。
上港集团以色列公司总经理缪强告诉记者,海法新港完全采用“中国芯”。不论是建设还是运营,新港都移植了上海洋山深水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积累的技术成果和成熟经验,全部使用“中国大脑、中国制造、中国品牌、中国标准、中国服务”,核心系统是上港集团全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自动化码头操作系统。
缪强表示,海法新港是目前中东地区最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港口之一。新港使用的桥吊设备由中国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建造,都是在国内组装后,整体运输到新港码头安装使用,巨型桥吊入港时的壮观场景,曾吸引大批海法居民围观。同时,上港集团还将中国重汽集团生产的电动集装箱卡车引入新港,海法新港是目前全球唯一大量使用电动集装箱卡车的港口。缪强指出,海法新港电动集装箱卡车的推广使用,大幅降低了码头运营的环境污染,用行动向以色列民众和世界展示了“中国方案”的绿色环保理念。
“中国服务”广获赞誉
海法新港全面践行上港集团企业精神,用“服务、专业、质量、保证”推行“中国服务”,获得了以色列政府、公司和民众的广泛认可。缪强介绍,2021年五六月间,以色列出现了全国累计7万个标准箱空箱积压的问题,海法港也出现大规模空箱积压,许多公司不得不租用场地存放空箱,给以色列物流畅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当时,海法新港还未正式开港运营,不具备按流程运作空箱资质。为帮助当地公司和民众解决困难,上港集团积极回应以色列政府请求,进行了为期数月的免费空箱作业,累计解决3.5万个标准箱积压的问题,得到了以色列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今年以来,海法港因大量进口建材,港口周边地区大量货船排队,严重时有超过80艘船滞留附近海面等待作业。以色列政府因此出面协商,请上港集团帮忙解决船只积压问题。为此自2月份起,在海法新港二期建设项目尚未启动的情况下,上港集团经以政府批准,使用部分二期项目海岸线承担了大量件杂货作业任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27艘次船舶作业及16万吨件杂货作业量,大大缓解了海法港周边船只积压的困难局面,受到以政府和以制造协会的高度赞许。
“中国精神”攻坚克难
缪强表示,回顾海法新港建设历程,从开始筹划、中标签约、全面建设、正式开港到投入运营,上港集团和中以员工在“中国精神”的指导和激励下,共同克服了许多困难与阻碍。
持续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海法新港项目建设造成了很大影响。缪强指出,新港的建设高峰期恰好集中在疫情期间。受疫情影响,原定赴以参加建设的300余名中国工人只有约100人到位,上港集团只能在以色列临时雇佣大量当地工人参与新港建设,这就大大影响了新港建设进度。同时,疫情也影响了物流的稳定,使新港建设不时面临材料供应延误等问题。面对这些困难,在外界纷纷不看好的情况下,上港集团始终坚持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两手抓、两手硬,以团队零感染的骄人成绩,按期、保质完成了所有新港建设项目,成为疫情期间以色列建设过程最流畅、建设速度最快的重大项目,用“中国精神”创造了中国企业在以色列的“中国速度”。
另外,某些西方大国的干扰和破坏,也给海法新港项目的顺利建设和运营带来了严重阻碍。在得知中国公司中标海法新港建设和运营后,某些西方大国便不断在以色列炒作所谓“中国威胁论”,诬蔑抹黑中国和中国企业,并以中止军事和安全合作等相威胁,试图施压以色列政府干扰上港集团在海法新港的正常运营。但上港集团来到以色列后充分发扬“中国精神”,积极帮助当地政府、公司和民众解决实际困难,赢得以色列各界的普遍认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互利共赢和合作发展理念,让某些西方大国对中国和中国企业的诬蔑抹黑不攻自破。
(本报特拉维夫8月19日电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王炯)
- 热点
- 2022-08-20 17:10:02
- 热点
- 2022-08-20 17:08:50
- 热点
- 2022-08-20 17:07:53
- 热点
- 2022-08-20 17: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