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常州金坛:探索“工疗+农疗”康复新路 更多精神残疾患者活出尊严

“他们平时以折叠纸盒等工疗劳动为主,每周也组织一两次浇水、施肥和采摘等农疗生活体验。”8月15日,常州市金坛区朱林镇三星村精神残疾人员社区康复点专职委员杨军说,每个月下来,他们最高的有近3000元收入。



精神残疾人员在做手工

当天,正值金坛区精神障碍康复中心正式接手三星村康复点半年。这个社区康复点,已成为该区第一个“工疗+农疗”试点基地。



三星村农疗基地

7年多前,金坛区在全省首创“康复中心+庇护车间”模式,先后在东城街道、尧塘街道、朱林镇等康复中心设立精神残疾人工作治疗站,区卫健局为各站配备医生和护士,对入站精神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和工疗。其中,工疗站与相关爱心企业合作,划出专门区域设立“庇护车间”,辅导他们参与力所能及的布艺手工制作、服务后道加工等辅助性劳动,巩固康复疗效。工疗站每天为他们提供免费午餐,参加劳动每月有一定收入,还为他们缴纳养老、医疗保险,从根本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双管齐下,参加工疗的精神残疾人员在劳动中心结慢慢被打开,不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也增强了走向社会的信心。几年中,220多名治疗出院的精神残疾人进站工疗康复训练,无一人病情复发。

36岁的小姚一直与妈妈相依为命,原先在家时得靠妈妈看护。自从进入尧塘街道工疗站后,他每天骑电动车准时来回。工疗站每天都安排康复训练,还经常组织阅览、拔河等文体活动。他参加折叠纸箱劳动,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能自食其力;他的妈妈到街道一家围巾厂上班,一年工资接近4万元。现在,他家的经济条件大有好转。

“与进站工疗相比,到点上或居家康复的农疗覆盖面更广,惠及的人数也更多。”金坛区精神障碍康复中心负责人冯前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精神残疾人占到0.6%左右,全区各类精神残疾患者超过3000人。为让更多的农村精神残疾人员有事做,因地制宜利用房前屋后以及自留地种植各种绿色蔬菜,通过适当的田间劳动达到逐渐恢复劳动技能的目的,是一种新型康复疗法。精神残疾人员通过农事操作,身心得以放松,收获时有成就感,对他们恢复自信非常有益。



工疗车间

三星村康复点,除了设有工疗“庇护车间”外,还建成全区首个农疗示范基地——星梦小菜园。基地分设露地蔬菜种植、大棚设施蔬菜种植和农疗休闲三个功能区,其中露地蔬菜种植区面积24亩,主要栽培韭菜、菠菜、芦笋、苋菜、秋葵、西红柿、大白菜等应季常规蔬菜,大棚里则栽种多种反季节蔬菜。



三星村农疗示范区

小田的父亲去年病故,母亲也是精神残疾人。小田刚到三星村康复点时,只顾埋头参加工疗劳动,对集体活动一点也不感兴趣。后来,她走进田间,被推荐担任农疗小组长,分工安排其他人员劳动,学会沟通和合作。回家后,她将学到的新蔬菜种植方法传授给母亲,人也渐渐变得开朗起来了。

冯前介绍,该区正以点带面进行试点,将由专业机构实现公司化运作,统一提供蔬菜种子和种植技术,指导更多精神残疾人和弱势群体种植绿色、生态蔬菜,然后由公司统一收购销售。结合居家康复,通过农疗让更多精神残疾人掌握生存技能,取得稳定报酬,活出尊严和自信。

作者单位:常州市金坛区卫健局 常州日报社

作者:顾裕铭 赵鹤茂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