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勇做数媒融合“弄潮儿”

水袖轻翻,昆曲悠扬;园林叠翠,光影流转。4月25日,一部运用AI最新技术的文化传播光影秀,为2025紫金网络传播创新大会暨江苏省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发布活动拉开了帷幕。

在数媒融合的当下,网络传播如何勇立潮头、破局出圈?现场,来自全国的学界业界专家共聚一堂,以主题分享、跨界对话以及案例交流等多种形式,从跨圈层传播的密码解析到前沿技术应用展示,为网络媒体把握最新发展趋势、拥抱传播变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使命担当

既当“弄潮儿”,又当“压舱石”

数智时代的浪潮,正重塑网络传播生态。现场,专家围绕“弄潮·数媒融合创未来”主题,交流网络传播创新经验和成果。

“在媒体行业发展的浪潮中,主流媒体肩负双重使命,既要成为技术革命的弄潮儿,更要当好价值引领的‘压舱石’。”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钱彤紧扣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剖析智媒技术赋能主流价值传播的路径。

算法推荐、智能传播有何规律,如何用算法技术为内容价值赋能导流,引发大家的关注和思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涛甫表示,必须建立算法与社会系统的新平衡,算法治理也应从内容型治理走向生态型治理。

从平台视角看社交传播,如何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微博执行总编辑、媒体合作部总经理于琪结合微博这一生态平台的实践,解读社交媒体生态下的传播新范式。她表示,要贴近但不迎合,将“宣”融于“传”,以媒体引领用户认知。

活动现场,全息文化传播创意表演《牡丹亭》

回首过去一年,江苏网络传播锐意进取、佳作频出,有力服务中心大局,2件作品获评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11件作品获评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现场,《一江清水万重山》《冠军中国·青春接力——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第四季)》《一眼穿越万年中国》《“江南燕”大思政课》等精彩案例作分享交流。

立足新起点,江苏网络传播工作将如何精准发力?现场发布了2025江苏省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今年江苏“双重”分5大篇章,重点推进实施72个项目,将44个项目纳入“项目池”。

现场还进行了2025年江苏“双重”项目的集中发布。“2025中国向上·高手在‘民’间”“理响中国·中国式现代化请回答”“长三角遇上大湾区”“美丽中国·‘视’说新语——‘共富争先微故事’”“苏中医·行世界”等一批有思想、显活力、易传播的融媒产品,为网络空间注入源源不断的奋进力量。

关键词:凝聚信心

创新柔性叙事,赢得共情共鸣

站在媒介变革的十字路口,网络传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活动现场,经济宣传、网络外宣、数智赋能等成为专家学者主题分享的“热词”。

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浪潮中,如何以经济报道凝聚信心和力量?财经头条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总编辑陈寒健说:“我们要引导更多人从‘看到波动’走向‘看懂周期’,在充满变革的当下,对未来更有信心。”

“街边小店的一盏暖灯,藏着城市的烟火气,也映照着经济的韧性底色。”扬子晚报影视融媒中心主任喻文君带来案例分享《了不起的小店》。3.5平方米,是全国小店的平均经营面积,但是在这个方寸之间有着了不起的含义。这些平凡的小店故事里,既涌动着经济复苏的活力,又流淌着市井间的温情。

澳门网络视听协会副会长、直播协会会长徐其蓓介绍,协会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及科技发展局支持下成立“澳门直播服务中心”,面向澳门中小企业和澳门市民提供“跨境电商一站式服务”,解决跨境电商物流问题,联动平台推出“澳门直播电商好物节”电商大型活动,通过高质量宣传来扩大朋友圈。

通过邀请国际拍客扩大传播圈层、围绕年轻人打造“鹤”IP、通过国创动画和纪录片及UP主创作促进文化“出海”……在“创新实践深化网络外宣”跨界对话中,学界与业界代表围绕中国叙事体系构建与网络传播创新展开探讨,分享自家“出海”妙招,共议如何在全球语境中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科技赋能

让优质内容与智能技术“双向奔赴”

当前,人工智能正重塑传播格局。本届大会正如一扇窗口,折射人工智能引领传媒行业迈向多元共生的全新阶段。

走进大会的智慧媒体智能技术路演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省广播电视总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主流媒体,携手一批国内科技企业,集中展示一系列前瞻性、创新性技术成果——电子狗“小麦”以转圈、后空翻、跳舞等拟人化动作热情迎宾,人形机器人与参会者挥手打招呼、握手;另一侧,多款国产AI大模型实时响应参会者提问,科技感扑面而来。其中,新华报业传媒集团“AIGC新媒体创意实验室”的智能系统尤为亮眼——记者输入“从南京南站到明孝陵怎么走”等需求后,系统仅用数秒便生成精准路线,并输出一份涵盖景点介绍、美食推荐的详尽旅游攻略。

江苏技术革新的成果同样体现在行业评选中。在中央网信办首次举办的网络传播AI精品案例评选中,江苏凭借6件入选作品的优异成绩,在全国各省区市中位居前列。省委网信办表示,今年江苏将进一步发力数字赋能,强化个性化、场景化、互动化传播,实现优质内容和智能技术双轮驱动。

面对这场技术革命,业界专家与媒体从业者纷纷分享洞见。快手集团副总裁罗林分享了快手在传播场域创新等方面的探索成果。通过与主流媒体联动,快手已打造多个AIGC项目和热点事件,实现技术与内容的创新融合。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研究中心主任、智媒研究中心主任陈昌凤指出,AI正催生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全新模式。在她看来,加强数据建设是规避AI“幻觉”、夯实技术应用基础的关键之一,“我们要去积极参与这场变革,将其塑造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强大动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珺璐 顾星欣/文 赵亚玲 宋宁/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