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至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行。第八次牵手深圳文博会的南京以 “数字金陵”为主题,携近30家文化科技领军企业亮相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5号馆,通过AI交互、全息显示、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立体呈现科技与人文交织的“南京探索”,成为本届文博会备受瞩目的展区之一。从非遗技艺的现代转译到数字文化产业的突围,南京以创新实践诠释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破题密码”。
数字矩阵:千年文脉的时空对话
总有一些时空坐标,能定格城市底色,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步入南京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京达斯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金陵风华数字矩阵”。现场,巨大的全息炫屏如同一面魔镜,随着光线流动,夫子庙的天下文枢、大报恩寺的琉璃塔影、玄武门的巍峨城墙、中山陵的庄严肃穆等南京地标依次浮现,历史与现代在光影中交织碰撞。观众纷纷驻足,举起手机捕捉这跨越千年的对话。来自北京的观众张女士感叹道:“这哪里是展台,分明是一部流动的南京史诗!”
在世界文学之都品牌展示区,科技与文学的融合更显妙趣横生。
现场特设的“曹先生”AI智能对话系统依托南京文投集团构建的《红楼梦》专项数据库,实现了对文学经典的深度解析与创新呈现。“曹先生”智能系统以22张数据表将原著文本进行结构化处理,精准构建人物关系图谱;对清代孙温所绘293幅《红楼梦》画作实施语义标注,还原明清时期艺术审美特征;同时通过对87版电视剧关键帧及8个版本《大梦红楼》剧本的结构化处理,实现传统文本与现代演绎的智能关联。当用户提出“红楼梦中有哪些故事”等问题时,系统不仅以故事化语言解析经典,更能智能匹配《大梦红楼》相关场景推荐。
另一侧,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智送一体咖啡机器人”——“南京小咖”正忙碌地制作咖啡。90秒一杯的效率下,一杯杯金陵特调咖啡递到观众手中,杯身上还印有“南京地标性建筑”,浓郁的香气中弥漫着六朝古都的文化韵味。“这个机器人能‘丝滑’完成自助点单、自动取杯、自动取冰、自动盖杯盖、自动激光打标签等程序,做出来的咖啡非常好喝,真是实现了‘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来自上海的观众李先生说。
非遗新生:传统工艺的现代转译
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既要守住匠心,更要拥抱创新。
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工艺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届文博会现场,南京云锦博物馆提取经典纹样与色彩,对传统“妆花”工艺解构重组,带来了手机包、香囊、云锦胸针、丝巾等文创产品,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令人耳目一新。
除此以外,南京云锦博物馆还带来了一套结合非遗+科技的典藏卡,手机碰一碰就能让文物“悬浮”掌心。并在展会期间首发首秀《九华擎霄》云锦画作,该画的画芯采用南京云锦妆花技艺,以金线、真丝线、彩金线织造而成。装裱工艺上,以绫绢进行压覆,采用北美黑胡桃木榫卯结构外框,纯手工制作而成,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该作品在明代许仪的画作《荷香清夏》基础上重新构图着色,荷叶上点缀的露珠使得画面更加灵动自然。暗纹织进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为画面更添人文底蕴。”南京云锦博物馆品牌中心主管何冠奕表示。
展会期间,南京轻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展示了联合青年艺术家推出的“陀飞轮都城文化系列”腕表。腕表以微雕技艺刻画明城墙、秦淮灯影等城市符号,将传统工艺与潮流设计结合,吸引了年轻群体关注。
另外,同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金箔锻制技艺,不仅实现了建筑贴金、艺术品修复等产业化应用,展区现场,观众还可参与贴金箔互动,亲手体验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的精妙,购买金箔团扇、金箔冰箱贴、金箔胸花等文创产品。“这次我亲身感受到了‘薄如蝉翼、软似绸缎’的南京金箔魅力,太神奇了!下个月,我一定要到南京旅游,去深入看看这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来自昆明的观众于先生连声赞叹。
非遗不再是“老古董”,而是时尚生活的表达。文化消费的“南京方案”正从展台走向生活,“科技+文化”的双向赋能,推动文旅消费从“流量”向“留量”跃升。
产业突围:数字文化的“南京探索”
本届深圳文博会上,南京炫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5月22日参加新品发布会,以《光影绘梦——AI与视听的交融之旅》为主题推介KinoxAI视听制作平台,吸引超45家企业洽谈合作,与3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南京云锦博物馆于5月23日参加深圳新闻网直播活动及新品发布会,展示首次亮相的云锦现代艺术品《九华擎霄》及新推出的云锦博物馆数字典藏盲盒互动卡,直播观看人次超38万,线下吸引超30家文化机构和相关企业洽谈合作。
5月24日,南京德朗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广东豪悦文商旅运营企业举行“打造景区头部IP与留量运营解决方案合作项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探索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新路径,为景区IP打造与留量运营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5月25日,在深圳文博会同期举办的“2025 南京文化产业合作交流活动”上,270 多个文化产业项目寻求合作,释放出南京以开放姿态拥抱全球资源的信号。
……
近年来,南京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方向,重点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互联网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内容生产、先进文化装备制造三大优势产业。数据显示,2024年这三大优势产业营收规模超1600亿元。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对产业增加值贡献度超75%。本届文博会正是这一成果的集中展示。
从全息炫屏中的金陵风华到VR世界里的紫金山巅,从非遗技艺的现代转译到数字文化产业的突围……在深圳文博会的舞台上,南京以“数字金陵”为画笔,在历史与未来的坐标轴上勾勒出文化产业的新图景,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份“南京探索”。正如南京展区“金陵风华数字矩阵”所揭示的:文化的魅力,终将在传承与创新中永恒绽放。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