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墨,是彩,更是一支描绘蓝图的巨笔。从大禹治水到南水北调,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治水兴水的历程,宛如一幅波澜壮阔、不断延展的壮丽长卷。而今,在这幅绵延千年的画卷之上,江苏正以澎湃之势挥毫落笔,写下崭新的篇章。近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走进江苏水利工程,生动见证了江苏以全域为纸、以智慧为砚,执“水”为笔,精心绘就“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恢宏画卷。
工笔细描,绘就安居乐业的民生底色。水利工程的温度,藏于一渠一闸、一堤一坝的细腻笔触之中。它是建设者辛勤的汗水,是田间畅流的灌溉水,更是万千村庄告别内涝后的安宁夜晚。始建于三国时期的赤山湖灌区,至今仍润泽万顷良田,灌溉面积达7.7万亩。1700年来,古今水利人在此接力,以工笔般的精细守护这条生命线。再看新中国治理淮河的第一仗——苏北灌溉总渠,在168公里的长线上,百万苏北人民用一锹一铲凿出一条淮河洪水的归海之路。如今,这条“巨龙”引排水超4800亿立方米,淮安站抽水超760亿立方米,不仅发挥着抗旱调水的作用,更铸就了淮北米粮仓,富足了一方水土和人民。
系统挥毫,勾勒协同发展的壮阔格局。水非孤流,治水需全局在胸、系统运笔。江苏跨江濒海、河网密布,治理好水,必须统筹兼顾。从沂沭泗水系“东调南下”到长江、太湖、洪泽湖、大运河“两河两湖”治理,从长江大保护到区域水网联通——每一处着墨,都关乎全域安澜与发展大局。在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宿连航道、苏南运河“三改二”等重大工程现场,建设者正以重彩浓墨,勾勒物畅其流、货通八方新路径。与此同时,江苏更以系统之笔,制定《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向着“联网畅通、通江达海、优质高效、保障有力”的“两纵五横”高等级航道网目标迈进。这每一次挥毫,都在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勾勒坚强骨架。
意境升华,点染绿水青山的生态画卷。治水之笔,不仅绘发展蓝图,更点染生态意境。江苏治水内涵持续升华,从除水害、兴水利,迈向保供水、护生态。2007年太湖水危机催生了河长制的探索,十年磨一剑,换来全省超70%河湖生态优良。同时,长江岸线完成127项问题整改,自然岸线率提升至64.5%,干流水质保持Ⅱ类,“水中国宝”江豚也重现长江江苏段。如今,江苏再举笔,着力推动国家“山水工程”建设,通过退圩还湖、湿地修复、水系连通等举措,逐步恢复洪泽湖区域生态。目前,江苏已清退189平方千米历史圈圩,“百里画廊”“醉美湖湾”也正在从规划走向现实。这不仅是从“环境美”到“文明新”的持续探索,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今日江苏,无数建设者仍奋战在江河湖畔,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为指引,将青春注入笔端。他们挥洒的,不仅是奔流不息的水脉,更是一个安居乐业、活力充盈、绿水青山的新江苏。这幅以水为墨的“强富美高”恢宏画卷,正在江苏大地上,徐徐展开。(李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