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针夺天工、线线缝韶华。近日,“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的脚步来到南通,走进以茧丝绸、纺织为代表的一批工厂企业,共同感受在“科技+匠心”双重赋能下,当地的这些“老手艺”如何跑出“新速度”。

金秋十月,正是秋蚕结茧收获的季节,走进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蚕室,一排排整齐的养蚕架映入眼帘,温湿度传感器与自动化饲喂系统精准联动,全然不见传统养蚕时人工操作的忙碌身影。

“守正创新”一直是鑫缘集团发展征程中的关键所在。从2022年开始,面对产源地桑园面积不断下滑的严峻考验,鑫缘集团改变传统养蚕方式,探索工厂化饲料养蚕。企业自主研发的饲料配方,让蚕茧品质全面升级,这种全龄饲料育模式,从蚁蚕到结茧,蚕的一生都吃上了“营养套餐”。

鑫缘集团饲料养蚕项目部技术负责人顾圩杰介绍,集团自主研发的饲料,包含桑叶粉、豆粕、玉米以及蚕所需要的一些微量元素,说的简单通俗一点,蚕不吃桑叶了,改为吃“饼干”。

养出好蚕产出好丝,干好老本行的同时,鑫缘集团以不断创新引领消费市场提档升级为己任。建成行业领先的规模化桑蚕良种繁育基地,建成国内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的丝绸面料和丝绸服装生产线,造就出全球最为完整的丝绸服饰、蚕桑系列食品、蚕丝美容护肤品、丝绸文化创意等茧丝绸产业链,等等近年来,企业倾力打造的“生物型接骨空心螺钉”实验项目,就是用蚕丝作为原料,制作成能被人体自然吸收的蚕丝蛋白骨钉,并且免除患者二次手术之苦,对于未来推动硬质材料在骨科、心血管科的应用,推动第三代高性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在江苏华艺集团调研时,记者发现,在这里“实验室—工坊—市场”全链条赋能模式已经构建。集团近期成功研发出的一项突破性植物染新技术,正是这家扎根南通海安的本土纺织企业,坚持守正创新的有力体现。据了解,该项技术以金泽兰为原料,通过低温萃取、发酵净化等工艺提取天然色素,避免了传统化学染料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

同时,华艺集团将提取的染料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技艺相结合,通过手工扎结、浸染、晾晒等步骤,让衣物呈现独特纹理与自然色彩渐变,兼具生态价值与艺术美感。而在纺织行业亟待绿色转型的背景下,华艺集团的植物染技术更显著降低了废水排放和能源消耗。目前,基于该技术生产的首系列服饰已进入试销阶段,受到注重环保的年轻消费者青睐。

华艺集团扎染事业部技术经理周莉介绍,将植物染色与非遗技艺融合,实现我们产品绿色化、差异化的视觉,提升了产品文化附加值,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现代化转化提供了范例。华艺集团计划进一步拓展高端绿色服饰市场,推动植物染技术在纺织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为传统行业注入科技与文化的双重动力。
记者|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缪鹏程
编辑|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许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