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振峰,北京交通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教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提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战略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需要正确把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
坚持客观性。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根据唯物辩证法这一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时,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自觉做到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在正确对待和处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时,更应当坚持客观性原则,学会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对待诸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系、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发展经济与保障民生的关系、发展生产力与改善生产关系的关系、部分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等。
坚持全面性。全面性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世间万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真正认识事物本质,就必须善于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善于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性,而决不能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讲高质量发展,其核心当然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但仅仅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有社会各方面的高质量共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物质需要或简单的文化需要,而是拓展到包括政治、社会、生态、安全、健康、公平、正义等许多方面。这些方方面面的新需求,都对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更广的要求。如果在发展中忽视了某一个方面,或片面认为某个方面不重要,都有可能影响到发展质量。
坚持系统性。系统性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实践证明,越是任务艰巨、形势复杂,越要坚持系统性原则和方法,它是引领我们在复杂环境中逆风前进、行稳致远的基础性方法。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和方法,善于从整体上、全局上、战略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觉摒弃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学会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科学处理好各种具体问题。我们正在推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由诸多领域、诸多方面构成的大系统,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践经验反复证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系统性特征和要求就越突出,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化,都将影响整个链条各个方面的运行。正因如此,党中央一直强调要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所有这些都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环都可能导致发展失衡。
坚持重点论。唯物辩证法强调两点论,强调矛盾的对立统一,同时又强调重点论,强调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更要学会在两点中把握重点,并善于辨别轻重缓急。在处理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矛盾关系时,必须分清哪些是重点、哪些是一般,先解决什么、后解决什么。既要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防止“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必须重点抓住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这个“牛鼻子”,在解决这个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过程中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创新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既表现为量变质变的不断交替,也表现为肯定否定的循环往复。创新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由肯定到否定这样一个通过循环往复达到不断推陈出新、新陈代谢的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断进取的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创新,只有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才能赢得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党中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编辑 蒋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