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常州晚报
- 编辑:任红娟
- 时间:2025-08-29 16:00:33
一面来自江西的锦旗,揭开了一段尘封85年的壮烈历史,也圆了两地人跨越几代人的牵挂。
8月25日,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陈中伟收到了一面特殊的锦旗,赠予者是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的烈士后人王福成。这面锦旗背后,是一场持续了八十载、跨越苏赣两地的烈士“回家”之路。
英魂长眠异乡,村民世代守护
85年前,即1940年11月,时任新四军独立第一团团长的江西籍烈士王丰庆,在武进吊桥村(今武进区前黄镇观咀村吊桥自然村)与日寇激战中,为掩护同志们突围,
壮烈牺牲,年仅34岁。
自那天起,英雄的故事就在吊桥村民中口口相传。村民朱秀春说,老一辈常讲起吊桥村突围战,新四军战士以命相博、守护村庄。“我母亲当时就在村子里。”她说,等枪炮声渐息,母亲才敢走出屋子,却看到王丰庆烈士倒在了离屋不远的地方。“他头部中弹,身上挨了数不清的刺伤,衣服的棉絮飘散一地。”朱秀春复述着母亲的记忆,说母亲临终前反复交代,如果烈士家人寻来,一定要把王丰庆牺牲的场景告诉他们,并代她说声谢谢。
英雄牺牲的场景深深烙印在一代代村民心中。多年来,当地为牺牲的烈士修建了陵园,乡亲们年复一年地守护、祭扫,朱秀春这样的志愿者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义务宣讲王丰庆烈士的事迹。“知道江西那边有消息时,我们都很激动。几十年了,大家一直盼着他们来。”
两地携手寻找,85年忠魂归乡
在江西,志愿者叶庆华常年为烈士寻亲。今年,从史料中偶然得知王丰庆烈士牺牲的确切地点后,叶庆华就特别想找到烈士的亲人,告诉他们这个消息。
共同的牵挂让苏赣两地联动起来。在武进区、弋阳县两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人员的携手努力下,叶庆华、陈中伟、朱秀春等人循着史料线索,一点点拼凑起烈士的生平与牺牲轨迹,最终成功找到了王丰庆烈士的侄子、继子王福成。
8月6日,王福成来到武进区寨桥烈士陵园。
他将从家乡爷爷奶奶坟前取来的土,轻轻洒在了王丰庆烈士的墓碑上,声泪俱下:“爸爸,我们带爷爷奶奶来看你了!85年了,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王福成动情地回忆,1927年深冬,父亲离家参加革命后再无音讯。奶奶日夜期盼,临终前仍拉着他的手叮嘱:“将来有机会,带你爸爸回家!”这个遗愿,如今终于实现。
更让王福成感动的是,前黄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联合“红色青春守护人”团队,精心修复了王丰庆烈士仅存的模糊照片,让他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父亲的模样。
寻亲脚步不停,让更多烈士“回家”
当年的吊桥村突围战,共有200多名新四军官兵受伤或牺牲,王丰庆是牺牲者中的最高将领。如今,许多烈士仍是无名英雄。
这段跨越85年的寻亲故事画上了圆满句号,但乡亲们和志愿者们的脚步仍然不歇——他们希望为那些无名烈士找回名字、找到家人,让更多忠魂能像王丰庆一样,在亲人的缅怀与牵挂中光荣“回家”。
寻亲,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