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 编辑:张宇
- 时间:2025-01-22 21:38:08
“快走,江边发现有可疑人员,可能是钓鱼的。”1月21日下午4时许,刚刚巡江回来的钮秀林又接到上级的指示,立即骑上电动自行车和两名搭档一起赶往长江边。
护渔员们在江边巡查
昔日渔民变身护渔员
今年56岁的钮秀林是土生土长的扬州广陵沿江村人,祖辈都以打渔为生。沿江村位于扬州市广陵区西南,南临长江,曾是扬州长江边最大的专业渔村,有195本捕捞证和千余名渔民。“我一辈子都是和鱼打交道。”钮秀林从15岁就开始打渔了,小时候是跟父母在一起打渔,长大了就靠打渔为生。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正式进入为期10年的禁捕禁钓期,钮秀林和其他21名渔民一起成为村里的护渔员。
护渔员们在江边巡查
跟随着钮秀林的电动自行车,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了长江边的江堤上,由于人迹罕至,江堤上的小路满是石子,要费很大力才能稳住电动自行车的龙头。在骑行过程中,堤上一人多高的芦苇和杂草时不时抽打着护渔员们,但他们全然不顾,着急赶往疑似有人钓鱼的江滩边。
护渔员对钓鱼人员(右)进行规劝
“你在干什么?赶紧上来!”在江滩边的乱石上,护渔员们果然发现一名可疑的男子,手里还拎着一条大鱼。看到护渔员,这名男子赶紧将鱼丢到了江里。“现在是长江十年禁渔期间,不允许钓鱼。”在现场护渔员们对该男子进行了批评和普法教育。
24小时轮班坚守江边
“对于国家实施的十年禁渔政策我是非常赞同的。”钮秀林表示,自己从小就长在江边,虽然是渔民,但是对长江却有着无比的热爱。正是出于这份热爱让他转变身份,守护自己热爱的大江。钮秀林的主要工作就是沿着长江边进行巡查,发现捕捞、垂钓等违法行为,及时取证和报告,及时清理“三无”船只、捕捞网具。
护渔员们在江边巡查
记者了解到,22名护渔员负责着李典镇40多公里的长江沿线,他们三人一个小组24小时坚守在护渔岗位上。钮秀林告诉记者,他们这个小组负责的江堤有十几公里,每班要巡逻四次,每次巡逻下来要一个多小时。“每天要巡逻五六十公里,江堤的小路不好走,还有很多江滩在江堤上看不见,必须要停车走下去巡逻。”
入夜后,护渔员们在江边巡查
冬天的江堤上四处没有遮挡,凛冽的寒风将护渔员的脸刮得非常粗糙。“夏天晒、冬天吹,不过这点苦不算什么。”钮秀林说,他干渔民那会儿日子非常辛苦,工作时间都是暴露在江面的风吹日晒之中。“那时的条件很艰苦,捕鱼的设备也不先进,全是人工撒网,费时又费力。”最让护渔员寒心的并不是天气,而是偷捕者的不理解,“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不听劝阻的人,甚至对我们进行谩骂,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报警处理。”
“江中鱼跃”美景再现
自从国家施行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后,渔民都“上岸”了。从“打鱼”到“护渔”,今年48岁的老胡也有说不完的感触,对这些曾经的捕鱼人来说,护渔这项工作,捕鱼的经验能派上很大用场。老胡说,哪些地方鱼多,哪些地方好下竿,哪些地方好下网,哪些漂浮在水面上的塑料泡沫是捕鱼网具浮标,他们一眼都能认出来。
护渔员是长江生态复苏的有力保障
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四年来,不光渔民有了变化,鱼也在发生改变。“虽然禁渔时间才四年多,但我们明显感觉到,长江里的鱼多了。”钮秀林说,在江岸巡查的时候,经常看到有大鱼从水里跃起来,“有些大的有十几斤。”钮秀林告诉记者,他们小时候长江段鱼非常多,河豚、鲥鱼、刀鱼、鮰鱼、河虾等都是渔民主要捕捞的对象。后来由于过度捕捞,河豚和鲥鱼绝迹,刀鱼、鮰鱼、河虾捕捞量也逐年减少。“最近两年,我们甚至还看到多年不见的长江渔汛。”
“看到长江生态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们也感到非常开心。”望着时不时跃出江面的鱼儿,护渔员们满心欢喜。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为了守护长江,护渔员们全年无休,连除夕和春节也将坚守在江堤之上。
记者手记:
从 “捕鱼人” 到 “护江者” 的坚守与担当
在跟随护渔员巡江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长江禁渔背后那些平凡而伟大的故事。长江禁渔,是一场关乎生态的重大决策。护渔员为了长江的未来,舍弃了曾经的营生方式,默默坚守在江堤之上。即便在除夕和春节这样阖家团圆的日子,他们也要守护着这片水域。他们的付出,是长江生态修复的有力保障。对护渔员的理解与支持,是对他们最好的致敬。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韩秋 顾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