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南京升级招商措施组合拳!“硬核10条”为投资方释放诸多利好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红艳)招商措施组合拳再升级!9月16日上午,南京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近日正式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抓招商、抓项目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进行解读。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措施》包含10条“硬核”举措,是对南京原有招商政策的升级延伸,同时又对投资者释放了诸多“利好”。发布会上,南京市投促局局长汪冬宁表示,“距离年终只剩100天左右,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出《措施》,就是要吹响百日攻坚的‘冲锋号’,鼓足迎难而上的‘精气神’,推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竣工投产。”

招商为要、项目为王

南京升级招商措施组合拳

汪冬宁表示,今年以来全国疫情多点散发,“三重压力”交织叠加,超预期因素层出不穷,招商工作不断涌现新变化、新要求。同时,省委提出全省要“勇挑大梁”,南京等经济大市更要“挑重担、扛重责”,市委、市政府也将招商引资工作列入拼经济、促回补、快回升的一项重要任务。“本轮措施既可看作贯彻国家、省关于扩投资、稳经济最新要求的相关细则,又可视为南京原有招商相关政策的升级延伸,做到了上下贯通、前后串联。”

《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全程护航、对标找差、有序衔接四个原则。比如,《措施》将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难点堵点作为措施研究制定的突破口,强调对共性问题“批处理”和个性问题“一事一议”,真正实现靶向破题,精准施策。同时,吸收借鉴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立足南京实际,着力集成创新,打出一套符合产业和项目发展规律,也具有本地特色的招商措施组合拳。

据悉,《措施》以“抓招商、抓项目”为导向,从健全机制、压实责任、创新方式、强化保障、考核激励等方面细化制定了10条具体措施,总体概括为 “锚定一个目标,编好两张大网,强化三个导向,落实四项机制 ”。  

其中,锚定一个目标,就是坚持“招商为要、项目为王”目标不动摇。《措施》提出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区域总部、“专精特新”企业,聚焦“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和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招商,每年招引一批优质项目。同时还明确了今后三年全市招商引资主要指标的增幅和重大项目招引目标。

想办法、出实招

编好信息和服务这两张大网

在编好两张大网上,编织的第一张就是“信息网”。“织好信息网,招商引资就成功一半。”汪冬宁介绍,《措施》中用了较大篇幅围绕如何获取优质项目信息这一核心目标想办法、出实招。

比如,根据《措施》,全市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布局全球招商网络,实施招商合作伙伴计划,合作伙伴涵盖了从国家部委有关机构、行业协会、全球知名律所、审计事务所到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到金陵招商大使等,全力搭建境内外重点招商网络;争取国家级产业展会落户南京,同时持续举办各类招商推介活动和嵌入式招商,强化重点品牌展会的招商组织,发挥招商功能等。

项目签了约,能否发展好、运营好,更要编织好第二张“服务网”。《措施》明确提出要从市级层面统筹土地、能耗等关键性要素指标,优先保障重点招商项目。在实操层面上,将进一步发挥重点招商项目市政府调度会办机制作用。

此外,强化三个导向。一是领导带头,明确板块、园区党政主要领导是招商引资的第一责任人;二是担当作为,对各板块提出50亿元到100亿元重大项目的招引任务,提出全市省级以上经开区和高新园区要进一步发挥招商主阵地作用,挑起大梁,扛起担当,同时落实好容错纠错机制,激发招商队伍的活力和干劲;三是赛马争先,对招商引资考核实行“1+2”,“1”是年度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根据各板块完成情况评选先进单位并按政策给予激励;“2”是办好擂台赛和发布“招大引强”项目赛马榜,全面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

落实四项机制,则包括“一事一议”、产融联动、优才强基和工作保障四个方面工作。

@投资方,《措施》中这些利好请关注

《措施》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其中对投资方最具吸引力的措施有哪些?汪冬宁表示,从项目投资方的角度来看,《措施》有很多内容对投资方来说具有重大利好。

一是针对投资方非常关心的招商项目要素保障问题,在实操层面上,将按照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难的等级,可实行“牵头板块主办—市投促办会商—市政府调度”三级协调会办机制。

二是将通过产融合作助力项目落地,一方面强化产业基金与招商紧密联动,发挥好市区各类产业基金平台的“领投”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招商项目。另一方面,将建立完善 “产、融、保、再保”联动机制,发布系列金融服务套餐,首批已公布10款,后续还将陆续推出更多金融服务产品,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招商领域,提升项目对接资本市场能力,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

三是在市级层面文件中提出对特别优质的项目可实施“一事一议”,从营商环境、支持政策、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做大做强。从前期调度会办机制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市级层面已召开部门协调会19次,预协调项目144个;召开市长专题调度会4次,协调重点招商项目7个。已协调解决了京沪高铁国际轨道交通信息科技园等一批项目要素保障问题,促成日立汽车核心部件制造基地、LG新能源圆柱型汽车动力电池四期等项目开工建设进程;共有约八成(119个)预协调项目通过这个机制解决问题或明确了解决路径。

“总结起来,就是决不能让优质产业项目的投资方因政策支持不到位、融资难、要素保障慢或行政审批复杂等问题错过投资风口。”汪冬宁说。

如何落地?

做好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招引落地和服务保障

《措施》出台后,将如何进一步落地?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波表示,发改部门立足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主要从三个环节做好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招引落地和服务保障工作。 

一是在项目招引环节,出台了系列招商引资政策。比如今年发布了《南京市总部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出总部落户、研发总部、经营贡献、人才激励等多种奖励政策和建设用地、融资服务、通关便利等各项服务举措。二是在项目落地环节,建立了完备的服务推进机制。今年以来,通过专题协调会办、现场协调推进、线上问题交办等多种形式,为企业和项目建设主体解决涉及征地拆迁、环评审批等项目建设方面的问题事项220余个。三是在企业经营环节,积极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探索实施“拿地即开工”,打造工程建设“并联审批”平台,相关做法被国家相关部门作为经验向全国推广。搭建“宁企通”惠企服务平台,为响应企业需求建立实施了“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先解决问题再说”等工作机制,使企业的急难愁盼事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市投资促进中心主任王威表示,《措施》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市商务局作为全市招商核心部门之一,将从持续优化商务招商工作机制、持续筹办好招商引资推介活动、持续加强重点项目跟踪服务三个方面对《措施》进行落实。比如,在持续加强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方面,重点聚焦“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与先进制造业领域,依托三个“重点企业清单”圈定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服务对象,梳理汇总问题清单,加大重点外资项目的服务推进力度。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市、区两级外资企业专班工作机制,确保重点制造业外资企业供应链产业链问题和困难得到妥善解决,持续发挥存量外商投资企业“以商引商”作用,吸引和带动更多优质外资企业来宁发展。

(编辑 谢静姝)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