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致敬功勋模范|黄海林工:57载接续传承 盐碱荒滩变身林海绿洲

  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坐落于黄海之滨,57年前,一群拓荒者走进这里,开始在重度盐碱的瘠薄滩涂上植树造林。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林场工人,把青春、梦想与希望深植荒滩,建成了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一起来认识这群绿色守护者。

       艰苦奋斗,荒滩变绿洲

  初夏时节的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绿意盎然、林海滴翠,但在 50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沙尘飞扬、飞鸟不栖的盐碱荒滩。为了巩固海堤和防治台风,1965年8月31日,当时的东台县委决定:在沿海滩涂几万亩荒地上,建立东台县林场。两个月后,第一批投入建设的 “十八勇士”,踏上了这块草木不生之地。他们喝沟塘水,吃糙米饭,不畏严寒酷暑,不惧蛇虫鼠蚁,在极端艰苦条件下挖渠排碱、改良土壤、种草植树。十八勇士之一的徐同生至今对那段生活记忆犹新:“当时是十里路都见不到人,处处都是盐霜,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

  困难没有吓倒这批只有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反复试验,寻找最优的适生树种,誓要让滩涂变成绿洲。上世纪70年代,东台林场还专门成立了“水杉队”,一再试验枝条扦插,精心培育出了水杉苗,在东部沿海竖起绿色屏障。此后,意杨、银杏等越来越多的树种,经过林场人一路探索、苦干实干,在盐碱地上扎下了根。东台知青王传华感叹:“从60年代到70年代,我们来了好多批知青。我们刚来的时候,像这种大树一棵也没有。这些树都是我们和林工一起栽的,现在都长成这么大的树了。” 

  1993年至2002年,是改革风起云涌的十年。期间,东台林场被列为东台三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是坚持继续种树,还是分林到户?时任东台林场第八任场长沈帮勤坚持“林地国有”这条红线不可逾越,他提出的“保国有林地、保树林资源、保职工利益”的“三保”原则,让东台林场焕发出新的生机。到2002年底,东台林场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86%,林木蓄积量达到了20多万立方米,成为江苏沿海国有林场的佼佼者。 “在林场改革中,我始终坚持‘三保’底线,确保为林场的持续发展增添后劲。事实证明,我的坚持是对的。如果随大流的话,那么也就不会有今天的黄海森林公园,一旦卖掉那些林地的场圃,那么国有林业资源也就不复存在了。” 沈帮勤回忆。

  接续努力  传承黄海林工的精神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如今的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创造了难以估量的生态价值,拥有森林6.8万亩,植物628种,野生鸟兽370多种……每年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东台林场副场长曹国华说:“经历了几代人,我们现在创建了国家级森林公园,据我们数代的场长、书记林场职工的总结,我们黄海林工的精神就是16个字‘艰苦奋斗、科学求真、守正创新和绿色发展 ’。” 

  黄海林工的精神代代相传。27岁的小伙余乐是一名新森林人,参加工作几年来,他在和老林工们的接触中感触颇深,他说:“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我们也将继续做好守绿护绿,做到不损毁一棵树,不破坏一片绿。既要卖风景,也要护生态。既要良好的生态效益,也要良好的社会效益。”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查多 盐城台/陈琳 编辑/蒋婕)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