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大国粮策】江苏徐州:写好节地绿色“文章” 守牢耕地红色“底线”

2022年6月25日是我国第32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一边是守住耕地红线,节约集约利用;一边是做好战略规划,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面对11765平方公里的彭城大地,且看江苏徐州是如何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让“饭碗”端得更稳。

规划引领

绘好“一张蓝图”

徐州东部绕越高速公路项目大型临时设施用地全部获批,全线便道施工已经铺开,这一消息令很多徐州人振奋。

这是徐州首条“以市为主”建设模式的高速公路,也是2022年度省重大项目、市城建重点工程。项目建成后,对于增强徐州东部高速公路过境能力,减轻京台高速徐州段交通压力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完善“土地要素跟着项目”机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6月上旬,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精准配置土地要素保障市级以上“两重一实”项目建设的通知》,制定八项措施,着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精准配置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增减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储备,规范用地保障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效,促进“两重一实”项目要素保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全市18个省级重大产业项目均保障用地,200个市级实施重大产业项目中197个已保障用地,累计保障用地3.88万亩,为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效用地还需规划引领。徐州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摆脱地级市思维,明确“国家综合枢纽” “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战略目标新定位,从更科学、更高端、更前沿的视角,科学编制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徐州未来发展擘画宏伟蓝图。

“我们在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统筹布局‘三区三线’,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促进绿色发展。”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为统筹全域发展,徐州结合城市建设现状、交通联系强度、重大产业项目布局,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复合的思路,以“一核双心”理念为基础,重点打造大郭庄中央活力区及老城中心、新城中心,进一步优化形成“一主两翼、三带四组团”弹性发展的城镇空间格局。本轮规划突出片区化、组团化理念,积极培育重点片区做大做强,打造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在规划体系上实现“多规合一”。

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统筹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是建设美丽徐州的时代所需,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心之所向。

节约集约

用好每寸土地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徐州在土地利用和保护上做足了文章、动足了脑筋,取得了硕果。

在新沂323省道北侧光电产业园,一栋高达12层的高标准厂房投入使用,彻底打破人们对工厂车间空间利用率低、占地面积大的认识。该园区总占地面积205亩,建筑面积22.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共有19栋四层以上电梯厂房。新沂市高新区按照改革创新的理念,按照产业集聚、功能完善的原则,向地上、地下空间要质效,推动高标准厂房建设,实现联动发展和产业升级,提升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不仅是新沂,在丰县、睢宁县、铜山区、贾汪区,一座座高标准厂房拔地而起,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用地难题,这些县、区作为全省高标准厂房建设与使用先进地区获得省厅表彰。徐州鼓励多主体参与高标准厂房建设,允许高标准厂房按层或幢整单元分割转让登记,全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厂房580万平方米。

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给工业项目增加准入门槛,明确徐州国家级开发区新上工业项目地均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400万元/亩、达产后亩均税收不低于20万元;省级开发区新上工业项目地均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350万元/亩、达产后亩均税收不低于15万元;其他地区新上工业项目地均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300万元/亩、达产后亩均税收不低于10万元。

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2020年8月,徐州在全省率先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把沛县和新沂市作为试点地区,实现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的同权同价、同等入市。今年以来又不断完善机制,中利光伏、大华种业、茂源实业、泰松化工等企业纷纷入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共成交17宗959.88亩,成交金额2.453亿元。既保障了企业用地需求,又盘活壮大了农村集体存量土地资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以提升城市品位、增加用地效率为原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城市中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的低效用地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采取收购储备、鼓励流转、协议置换、“退二进三”等多种方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动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挖潜转变。2021年以来,全市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36万亩,位居全省前列。

2021年,徐州市荣膺“江苏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市”,丰县、邳州市、新沂市分别荣获全省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称号,睢宁县荣获进步县称号,丰县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表扬激励,全市共获得3250亩用地指标奖励。徐州市、县两级基本实现了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市、县全覆盖。

多措并举

坚守耕地红线

2021年10月,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关于2021年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单位的公告》,徐州市耕地保护成效位列第一,这是自2017年有此项考核以来,徐州市取得的最好成绩。

徐州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市对县重点经济工作目标考核,市—县—镇—村(组)层层签订责任书。“十三五”以来,共签订责任书2万余份,发放保护卡(责任卡)164万份,设立标示牌2614个、保护界桩2.68万个。

守住耕地红线,需要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和“长牙齿”的硬措施。

健全耕地保护制度体系。徐州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徐州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等文件,进一步释放耕地保护“责任+激励”效应,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工作机制。

补偿激励说到做到。2018年,市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徐州市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暂行办法》,每年度对耕地保护成效突出的10个镇(街道)、2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给予资金奖励,对耕地保护成效明显的县(市)区给予通报表扬,目前累计发放市级资金1.63亿元。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形成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调动了各方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何实现占补平衡?徐州市严格执行国家“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实行行政调控与市场配置有机结合。为解决全市耕地后备资源与用地需求区域不匹配的问题,建立了市级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开展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形成了县域自行平衡为主、市域内调剂为辅的补充耕地指标易地调剂机制。“十三五”期间共完成建设占用补充耕地13万亩。

为了做到“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徐州在全省率先提出存量违法“全清零”,新增违法“零发生”的“双零”目标。结合卫片执法检查、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等工作有序推进制止耕地“非农化”,强化梳理排查,坚决遏制新增,以“零容忍”的态度全面遏制新增违法用地。

生态修复

筑牢绿色屏障

盛夏时节,西区的泉润公园、东南的拖龙山公园绿树成荫、碧波荡漾,成为周边居民的纳凉胜地。徐州通过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投入118.3亿元,实施生态修复项目104个,26.64万亩采煤塌陷地变成绿地,140座废弃矿山披上绿衣。

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成果丰硕。2021年全市共有4个生态修复工程入选江苏省首届“最美生态修复案例”,其中徐州市潘安湖采煤塌陷地治理、丰县黄河故道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入选“山水林田湖草”案例,沛县沛北矿区生态修复、徐州市金龙湖宕口生态修复入选“矿山生态修复”案例,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优秀组织奖”。积极利用塌陷地打造生态修复典型案例,2021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2021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结果,沛县安国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并正式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是江苏省唯一一家。自此,徐州共拥有九里湖、潘安湖、大沙河、安国湖4个国家湿地公园。



如今五年计划又提上日程。《徐州市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年初公布,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整治、分步实施”原则,共安排山体、水体、林地、农田、塌陷地生态修复重点项目五大类84 项。到 2025 年,全市生态质量显著提升,水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改善,农田质量大幅提升,生态景观廊道布局合理,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断提升。

生态修复不仅仅是复绿、造景,更要实实在在地造福百姓。眼下,沛县鹿楼镇,闵堤口村、刘饭铺村、邱庄村3个行政村正在进行土地综合整治。这个全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后,将对这里的城乡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新增耕地2203.14亩,有效落实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实现乡村产业、人居环境双提升。同时还可助力沛县构建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规模集聚、空间形态高效集约的国土空间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近年来,徐州积极探索并全面推进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等工作,丰县常店镇和沛县鹿楼镇已经获批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国家试点项目,包括河道清淤、农田提质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系贯通、农田林网等多项工程,目前均在紧张施工。

“全域综合整治实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统筹考虑生产、生活和生态,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达到美化生态环境、优化空间格局、强化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便民利企

服务社会民生

2022年6月15日,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在全省率先实现将遗产管理人制度引入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工作中,进一步提高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工作的准确性、合法性和时效性,更及时地维护遗产继承人的合法权益,共同优化营商环境。



始终践行“群众需求无小事”,聚焦群众需求热点难点和“急难愁盼”,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着力打造“线上苏小登”服务品牌,常态化提供全市通办、跨省通办、一证通办、“交e登”等便民利企服务,持续领跑全省、全国,荣获全国自然资源系统2019-2020年度青年文明号、“五一劳动奖状”、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等荣誉,近两年在全省营商环境不动产登记指标考核中获得第一、第二,其中“不动产登记·徐州‘+服务’”,更是蝉联市五星级服务品牌三连冠。

“交e登”采用了全国首创的“外网申请、内网审核、智能查验、即时登记”的服务模式。通过与多部门平台共用、数据共享、证照互认,实现从企业拿地、融资、建成、交付、转移以及购房者办理登记等全过程的网上流转、一证通办。为减少办证环节,压缩办证时间,还推出了5个服务子系统,即交地e登记、交房e登记、金融e登记、执行e登记和交税e登记,效率更高、覆盖更广。说到底,就是让群众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也不跑。

便民利企永无止境。“全市通办” “跨省通办” “一证通办”等系列举措陆续推出,通过端口前移、服务前靠,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市区400余处在售楼盘及39家银行、109个便民服务点全面布设“智能链服务平台”,夯实了为民服务的“硬实力”。

“交房(地)即发证”已经成为常态化。今年以来,徐州共为云龙桂花园、桃源雅居西区等160幢楼盘、1.1万余户家庭提供了“交房即发证”服务;为金恒建设、汇科机械等40个项目、近200万平方米土地提供了“交地即发证”服务,有效避免了遗留问题的产生。主动为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徐州新腾置业、徐州矿务集团等企业,解决了珠苑里、文庙街区文创楼、沈场宿舍等项目6600余户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

寸土必“争”,寸土必“珍”,徐州写好节地绿色文章,守牢耕地红色底线,一幅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新画卷正在彭城大地徐徐展开。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