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6日讯(记者 王亮)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积极挖掘潜力增加耕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
今年,以典型黑土为主、耕地生产潜力最大、产能最稳的黑龙江,如何挖掘寒地黑土潜力,让“压舱石”地位更加稳固?记者专访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研究员、土壤改良团队负责人王秋菊。她表示,未来黑土保护的发力点之一,就是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其中,盐碱地改良难度大,但改良后粮食增产潜力更大。
调查情况:多数未被开垦
据了解,按照土壤分类来讲,黑龙江省的白浆土、草甸土、暗棕壤、黑钙土、黑土都属于单独土类,目前都被称为广义的黑土。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类型土壤占黑龙江省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盐碱地就在那三分之一中。按照第二次土壤普查(1994年国家公布,以下简称“二普”)结果,黑龙江省盐碱土总面积1396.2万亩,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安达、肇东、肇源、大庆、富裕、杜蒙等十七个县(市)。
“黑龙江省盐碱土是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成分为主的苏打碱土,盐碱含量均高,pH值达9以上。”王秋菊告诉记者,“二普”调查成果中,已被开垦耕地201.6万亩,其余1194.6万亩均属草原和荒地,占盐碱土总面积的85.6%。黑龙江盐碱土是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成份为主的碱土。
存在问题:复杂、技术体系不配套
盐碱危害重、土壤物理性质不良、土壤瘠薄、肥力不均、地下水位高……盐碱土土壤本身问题复杂。
王秋菊表示,黑龙江的盐碱土不仅有盐的危害,更有碱的危害,一般新垦盐碱地土壤多为中度或重度盐碱土;盐碱土“干时硬邦邦,湿时软囊囊”,种稻后土壤的机械承载力弱,粘着性强,易陷车,耕作难度大;打浆后按正常时间插秧,则秧苗随下沉的泥浆陷入到土中,导致水稻淹苗、缺苗,甚至绝产;如果等待泥浆沉淀后插秧,则会贻误农时。
盐碱土改良利用不是某一单独领域能完成的,涉及水、土、环境、化工各个领域的研究与通力合作,才能在盐碱土改良和利用过程中,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
王秋菊告诉记者,盐碱土的利用,除了盐碱含量高是作物生长的障碍因子,土壤肥力低和通透性差也是限制作物产量提升的关键因素,由于忽视物理性质的改良,导致利用的盐碱土不仅排盐排碱不彻底,还会发生很多的衍生问题。
开发利用:因地制宜、统一规划
如何能使盐碱地有效开发利用?王秋菊给出了建议。
她表示,要根据盐碱荒地的立地条件确定利用方向,因地制宜地进行统一规划,宜草则草、宜耕则耕;进一步完善现有水利工程,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深入挖掘现有盐碱田改良技术的增产潜力;建立盐碱地开发利用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盐碱地开发利用要以政府为主,大型企业或合作社为辅,制定盐碱地治理的土地政策和激励机制;同时,也要重视耕地盐碱土改良和地力提升。
据了解,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针对盐碱土改良历经20多年的研究,提出的有机物料机械深埋改良盐碱土的技术模式,2019年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在土体中构建稳定大孔隙、改变水盐运行方向,达到降盐降碱的目标,在重度盐碱地上改土2年后,牧草产量平均增加35%以上,5年后使只能种植牧草的盐碱地变成了农田,pH值也由9降低到8以下,可以种植玉米,10年后就变为良田。利用稻壳深埋改良盐碱荒地一次作业,后效8年以上。
王秋菊告诉记者,该技术已被中国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引进,并在辽宁、河北、内蒙等地推广应用。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本年度开始,到2025年能将黑龙江省土地全面普查汇总完。”王秋菊介绍,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黑龙江省按照国家要求,2022年底将未利用地(盐碱地)全部普查统计完,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相信龙江盐碱地的潜力,在将来会得到充分释放!
(编辑 高淼)
- 热点
- 2022-06-27 12:56:44
- 热点
- 2022-06-27 12:54:59
- 热点
- 2022-06-27 12:53:54
- 热点
- 2022-06-27 12: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