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地评线】紫金e评:守护历史文化根脉 激扬磅礴精神伟力

全国文物工作会议7月22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数千年绵延传承的重要载体与纽带,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极其珍贵资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必须要保护和利用好文物和文化遗产,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目前我国有56项世界遗产、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保护好这些文物和文化遗产是重大的时代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引广大文物工作者守正创新、开拓进取,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健全完善了文物保护的顶层设计;《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进一步细化了文物保护的实践路径;《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长城保护总体规划》,使文物保护目光更加聚焦、措施更有针对性。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制定,充分显示出我国对新时代文物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不断深化。

在有力保护的基础上,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传承已知的同时,深入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使得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迸发出强劲的新活力,构建出文物保护事业的崭新格局。十年来,我国推进了8800多项考古发掘项目;良渚、石峁、二里头等遗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新疆、西藏等地边疆考古取得大量发现,“致远舰”“经远舰”“定远舰”等水下考古陆续开展,通过先进技术研究古老岁月,展现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悠远气运。在探寻文明起源的同时,数以亿计的观众或实地参观、或“云”端漫游,通过共享博物馆发展成果,重温历史积淀的智慧,激扬起向着民族复兴奋进的磅礴精神伟力。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当代中国,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放,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前景十分广阔,要在赓续传承中将古老文脉弘扬光大,从而实现“凝聚民族之魂,增强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在链接历史与今天的对话中,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胡蔚)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