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充分利用城市零星开放空间建成的“口袋公园”已成为市民运动休闲、文化娱乐的城市“新客厅”。近日,住建部发布《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今年全国将建设不少于1000个城市“口袋公园”。
你是否留意过身边悄然兴起的“口袋公园”长啥样?居民与它们有着怎样“相融相生”的点滴故事?大家又对“口袋公园”有着怎样的期待?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探访南京主城区内部分“口袋公园”,实地感受城市的“方寸之美”。
盘活城市空间,荒废之处变身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面积一般在400平方米至1万平方米之间,类型包括小游园、小微绿地等。南京结合老城更新、环境综合整治,建设老百姓身边的“口袋公园”,让居民出门5—10分钟即可到达一处可休憩、可交往、可健身的绿色共享空间,实现“便民可达”。
位于秦淮区中山东路与解放路交汇处的解放路“口袋公园”毗邻南苑小区、解放路小区等多个小区。公园附近的路口车流量与人流量都很大,不同于路口的拥挤喧嚣,东侧这边的“口袋公园”则显得悠闲又惬意。在改建为“口袋公园”之前,这处原是一块封闭绿地,景观较为单一,植物生长茂密而缺乏修整。同时,附近的人行道也很狭窄,通行不畅,造成整体环境看上去杂乱无章。而如今,除了高大葱郁的树木,“口袋公园”还增设了步道、廊架、坐凳等硬质景观,搭配经过精心设计打理的绿化带,形成了一抹清新宜人的景致。在记者探访的过程中,不时有附近居民过来散步、遛狗,又因为靠近东部战区总医院,一些患者和家属也选择在此处稍作休息。
“口袋公园”虽然很“袖珍”,但颜值一点也不含糊,位于马鞍山路马鞍山食堂对面的“口袋公园”,种植了大片植物,夏末秋初,绿意盎然。家住宁夏路18号院的夏女士正带着两个孩子悠闲散步,“以前这几块地方要么是封闭的,要么就闲置在那里,一些车辆就违规停放。老人散步孩子玩耍都没什么地方去,稍微近一点就是古林公园,但其实走过去也不近”。如今随处可见锻炼的老年人,欢乐嬉戏的孩子,满眼的绿色更是让人心旷神怡。
颜值是基础项,“硬实力”才是众望所归
对于“口袋公园”建设,南京主要遵循“便民可达、功能复合、绿色低碳”三大原则。其中,“功能复合”这个原则赋予了“口袋公园”更多的色彩和意义。
火瓦巷“口袋公园”在丰富的绿植覆盖基础上,搭配浓烈鲜艳的红色硬景,显得层次分明,却又相得益彰。立足于自身的红色根基,围绕红色文化主题进行设计、建造,建成后的公园独具革命气息。一眼望去,广场中的红色朗读亭尤为亮眼,记者采访了解到,这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四角亭,改造后作为团员青年活动基地使用。同时,公园内还新建了党群服务驿站,内设有阅读休憩、急救、血压测量、无线网络等便民设施,未来还将在此开展各种社区文化活动。此外,全民健身器械也可供居民运动休闲使用。正是由于各项基础设施完备,火瓦巷“口袋公园”自开放以来就受到了附近居民的欢迎和喜爱,成为传播社区历史文化,提高社区人文关怀的活动中心。
护城河小桃园段西岸游园的一到五期口袋公园工程曾作为推荐项目参与全省城市高品质绿色空间实践项目的评选。在探访至小桃园二期段附近时,居民李奶奶热情地邀请记者一同体验“森林氧吧”。间隔距离安置的座椅让路人可以随时停下,稍作歇息。沿路成片种植的绿化,使得空气中都裹挟着植物的清香。行走其中,身心愉悦舒畅。“我们住在这里很舒服,附近医院、菜场、超市、公园一应俱全,小桃园二、三期建成后,我们平时锻炼身体也更方便了,健身器材也是应有尽有。”
通过探访记者发现,比起观赏性,市民们更关注公园的实用功能。当被问到理想中的“口袋公园”需要具备哪些功能和条件时,居民们不约而同地表示除了基本绿化,更希望能够同时拥有全民健身器材、可供休息的椅凳,以及垃圾桶、洗手间等基础设施,文化阅读角、便民购物点也成为一些市民对“口袋公园”的期待。
南京今年还将建28个“口袋公园”,这些案例可借鉴
据了解,南京从2020年起建设“口袋公园”,目前已建成34个“口袋公园”,今年还将建设28个。如何把“口袋公园”建设得更好?国内多个有特色的“口袋公园”案例为此提供了多样的思路。
居民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并不是独立的存在,它们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如同城市的道路网络一般交织着。规划时,可以秉持区域站位,形成区域性口袋公园网络,与上位景观规划相融合。假如有邻近的两处绿地,可在设计时使其主题、功能互补。例如“杭州临平一廊七园”,通过历史文脉将七个“口袋公园”串联成文化艺术长廊,以“重塑、复兴、乐享”为核心理念,结合老年健身戏曲、青少年轮滑、市井文化、江南古典园林风格等主题,实现公园之间共融共通的目标。
“口袋公园”更新设计中宜加入文化元素,突出视觉焦点,如景观小品、共享菜园、地域元素等,使“口袋公园”脱离千篇一律的桎梏。如北京王府井“口袋公园”入口抽取了往昔残留的砖砌墙艺术元素,通过现代钢材打造出传统砖墙式的立面镂空墙,镂空出了昔日的记忆;上海宝山区的“火车菜园”原是一条废弃的淞沪铁路线,经过土壤的改良以及菜园种植,使其成为钢筋混凝土城市中的自然农场。
公园不只是要美的景观和休憩功能,关键时候还需要能转化为避难场所。因此“口袋公园”设计过程中也可以增加防灾减灾规划,保证居民安全生活空间。成都日前建设了一座以防灾减灾教育为主的体验式公园,分区内包括有趣味性的地质灾害教育区,通过崩塌、泥石流仿真景观让人们直观的感受灾害的冲击感,灾害逃生体验区利用管道逃生模拟装置等加强公众逃生等基本常识。
此外,“口袋公园”建设过程中,公众参与至关重要。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出发点,聆听社区居民建议,吸引参与,培养社区居民对“口袋公园”的主人翁感。后期协同当地政府、企业、组织等做好维护管理等工作,使“口袋公园”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长久的“陪伴者”。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洁茹 高宁 刘春 黄欢 实习生 李文玉
(编辑 余爽)
- 热点
- 2022-08-29 14:48:05
- 热点
- 2022-08-29 12:14:34
- 热点
- 2022-08-29 12:14:14
- 热点
- 2022-08-29 12: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