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地评线】荔枝网评:以全民科普激发创新动能



  特约评论员/艾佩韦

  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为加强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犹如创新发展的“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普工作,着力推动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十三五”期末,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已达到10.56%,实现“十三五”科普规划确定的超过10%的目标;科普经费投入稳定增长,2020年,全社会科普经费筹集额171.72亿元,比2015年增长21.6%。但同时也要看到,对科普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不完善、高质量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网络伪科普流传等问题依然存在。面向新时代,我国要实现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从10.56%向15%的跨越,科普工作必须进一步凝聚科普合力、突出能力建设、聚焦重点人群、促进协同发展。

  众力并则万钧举,群智用则庶绩康。科普工作不是“一家之责”,也不可能仅靠“一己之力”,必然需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强化全社会的科普责任。只有当社会多元主体力量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方能构建起科普工作的“四梁八柱”,实现日常科普和应急科普的同频共振,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行稳致远。

  能力建设是科普工作的根本。没有强有力的能力建设支撑,科普工作就会沦为水中花、镜中月。第11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城乡差距达7.3个百分点,直指“短板”。防范科普工作的“木桶效应”,就要在强化基层科普服务上下功夫,逐步建立完善跨区域科普合作和共享机制。同时,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普活动,聚焦“四个面向”创作一批优秀科普作品,努力培育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科普工作队伍,有力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补齐加强能力建设,补齐工作短板,推动全域科普行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穿袄提领子,牵牛牵鼻子。聚焦重点人群精准发力,科普工作方能事半功倍。聚焦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学习,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能力,可以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聚焦祖国未来,把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积极践行开展科普工作的初心使命。聚焦老年人群,广泛普及卫生健康、网络通信、智能技术、安全应急等老年人关心、需要又相对缺乏的知识技能,落实好推动“适老模式”的惠民之举,推动科普日益聚焦重点人群、日益融入日常生活、日益服务人民群众,让科普之树结满丰硕之果。

  科技创新无止境,科学普及不止步。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加快形成科普与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必将进一步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激发更强创新动能。(艾佩韦)


(编辑 李蔚蔚)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