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长假,一拨又一拨游客慕名打卡南京长江边的网红景点映虹桥。“第一次从这样的角度看南京长江大桥,壮美、恢弘,很自豪。”陈先生从连云港赶来,此前他在网上刷到映虹桥的短视频,心生向往,这次终于成行。这个“超长黄金周”,仅映虹桥一个景点的游客就有近10万人次。
△长江岸线南京鼓楼段全景
万里长江奔腾至此,转了个90度的弯,沉淀下沿岸万米精彩。长江岸线南京鼓楼段上游自涵碧楼,下游至五马渡广场,全长约12.2公里。这段万米岸线文脉悠远,每个历史节点在这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600年前郑和下西洋,中国从这里走向世界;这里承接了中国近代史的起始,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也成就了多个“第一”,见证了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强国之路。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现代快报调研团深入长江岸线南京鼓楼段,围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行了采访调研。江水拍岸,汽笛长鸣,涤荡旧时沧桑。江豚欢腾,游人如织,不尽潮玩网红。这里,正浸染着时代的光彩,展开“最长江”的画卷。
文脉悠远
经历屈辱也见证荣光
从格拉丹东的冰川到上海的崇明岛长江口,6300千米的长江四次“拐弯”,在南京段完成最后90度弯后奔腾入海,位于南京主城西北角的鼓楼滨江下关段,恰处于这一拐点。
南京妈祖文化研究院院长、“老下关”万贵祥告诉现代快报调研团,老下关古代叫龙湾,它濒江依城,山水城林交相辉映,是“金陵北大门”。
短短万米,却步步皆历史。浪奔浪流,道兴衰屈辱,见自强不息。
△位于南京鼓楼区的龙江船厂遗址
这里是郑和下西洋始发之地。位于漓江路的龙江船厂遗址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众多申遗点中唯一一处皇家性质的古代造船类遗址。航海家郑和当年正是乘坐这里制造的宝船,远航到非洲东海岸,创造了航海史上的壮举。
△静海寺
这里也见证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苦难沧桑。狮子山下、阅江楼旁,宁静的静海寺诉说着百年荣辱。静海寺本是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下西洋功德下令敕建的皇家禅寺,但它也是《南京条约》的主要议约地。
2023年5月18日,提升改造后的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静海寺)重新对公众开放。馆里展陈着“中英《南京条约》史实展”,眼前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图片诉说着那段屈辱的历史。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静海寺)宣教部主任马莹介绍,鸦片战争后,1842年8月29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史称《南京条约》。之后,因《南京条约》又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有数百条甚至上千条。这座金陵名寺从此蒙上了历史耻辱,承受着国之哀伤。
△警世钟
如今,陈列馆庭院最显眼处,有一口警世钟,这是1997年香港回归之年,由南京大中小学生和各界爱国人士捐资铸造的,“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八个大字赫然醒目。
△渡江胜利纪念馆
黑暗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走向结束。离静海寺直线距离仅3公里的江畔,渡江胜利纪念馆记录着走向强国之路的荣光,红色的大型群雕“千帆竞渡”鲜艳夺目。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4月23日午夜,第三野战军第35军经挹江门进入南京,将红旗插上“总统府”。渡江战役的胜利和南京解放,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标志着中国人民迎来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前景。
敢为人先
几乎每走百米就有一个“第一”
这里也是近代金陵百年繁盛的开埠之地。自1899年金陵关宣布对外开放,各国商人纷纷在这里开设洋行、建造码头、从事航运、开展贸易。从中山码头到南京长江大桥,前后建设了中外码头17个,渐渐形成了“商埠街”“大马路”等繁华街道。1930年,大马路已成为南京城北地区最繁华的街市,时有“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之称。据史料记载“下关以鲜鱼巷、龙江路、惠民桥、大马路、二马路等处最为热闹”“凡至三牌楼以南者,皆就下关购买物品”“夜市常延至11时半”。
△大马路
在长江岸线南京鼓楼段万米岸线中,3000米长的下关滨江岸线被誉为极具历史人文底蕴的 “黄金岸线”,起于中山码头,止于南京长江大桥。漫步于此,每走百米就有一个“第一”:
南京历史上第一座火车客运站——下关火车站,始建于1905年,是1908年开通运营的沪宁铁路的起终点;
中国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宁省铁路,开建于1907年;
△和记洋行办公楼,资料图片
亚洲“第一冷库”——和记洋行,始建于1913年,是当时南京乃至全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食品加工厂;
南京第一个“CBD”——下关大马路,堪称民国最繁华中央商务区;
△位于鼓楼滨江的铁路轮渡栈桥旧址
亚洲第一条铁路轮渡—— 1933年建成的铁路轮渡栈桥,是中国最早的火车轮渡,与浦口的铁路栈桥组成了亚洲第一条铁路轮渡;
中国人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于1968年全面建成,也被称为“争气桥 ”“自信桥”……
这些“第一”一次次印证,只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才能挺起民族脊梁。
铁路和大桥文化被看作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国家记忆和民族自立的精神堡垒。南京文史学者薛冰表示,下关是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发展起来的,是南京最早的现代化城区。铁路就是例证,“当时,津浦铁路、沪宁铁路,以及城内的小火车等三条铁路线在下关会合,成为铁路文化集萃之地。”
△南京长江大桥
而南京长江大桥融入的不只是民族记忆,更是家国情感。“当年举全国之力建南京长江大桥,有成百上千的人主动参加义务劳动,我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位。”万贵祥回忆说,当时叫“星期六义务劳动”,他的父亲是牙医,“到大桥去义务劳动”是当时特别光荣的事。社会各界公众的支持也给了施工现场的科学技术人员、工人们以极大鼓舞,在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断供桥梁钢等“卡脖子”困境下,大桥建设者最终闯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新路子。
人江共生
这里江豚嬉戏、鹰击长空
丰富密集的历史人文景观让人目不暇接,水清景美的生态环境更让人感受到勃勃生机。
△江豚观赏地
站在长江微笑驿站江豚观测站上极目远眺,一只只黑鸢盘旋在江面之上,不经意间还邂逅了“微笑天使”——长江江豚。夕阳西下,波光粼粼,不愧为“最美江豚观赏地”。
△长江江豚 武家敏/摄
据最新调查数据,长江南京段栖居江豚数量达到62头,与5年前相比增长了24%。其中,近30头长江江豚生活于鼓楼滨江水域,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种群,占了长江南京段整体数量的近一半。
△在鼓楼滨江水域,常能看到长江江豚和鸬鹚同框
关于长江江豚,著名作家叶兆言最近在江边35楼家中收获了“意外之喜”。“我经常在家用观鸟镜看江上的风景,秋冬季候鸟成群结队在江面捕鱼,江豚也很活跃,镜头经常捕捉到它们的身姿,一冒一冒的,看得隐隐约约。”叶兆言告诉现代快报调研团,要是在观测点,看得更真切,多的时候,有四五十架“长枪短炮”在那里抓拍长江江豚。
长江江豚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它的回归,是优良生态的象征,也是长江岸线南京鼓楼段治理成效的体现。很难想象,10年前这一带却是另一番面貌。
“杂草丛生,渔民到处私搭违建,码头、仓储、船坞、工厂林立,阻隔观江视线的同时,沿岸生产生活的废水、污水直排入江。”回忆起当时的江边场景,南京市下关滨江商务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处四级调研员惠宏记忆犹新,连连摇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长江念兹在兹,因为“长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为了诊治“长江病”,习近平总书记走遍长江的上中下游,主持召开了四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提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
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这15个字承载了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美好愿景和满满信心,也昭示了持之以恒的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
△江河交汇处,水清岸绿景美
“2016年前后,南京长江大桥断面水质为III类水,但金川河和外秦淮河水质不稳定,经常超标达到劣 V 类水。”南京鼓楼区水务局河长制工作科负责人俞琦介绍,鼓楼区自2016年启动城市黑臭河道整治,至2017年底全流域河道全部消除黑臭;2018年起,实施水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稳定水质,至2020年底,全流域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
数年治理,长江大桥断面水质逐步向好,外秦淮河、外金川河两条入江支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沿江城市滨水空间重新回归百姓生活。
一组数据也能看到整治转型的空前力度:2012年以来,鼓楼岸线拆除生产性码头22个,腾退岸线4.5公里,累计搬迁棚户区居民约1.3万户,166名渔民实现退捕上岸。同时累计修复绿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
△鼓楼滨江,古今辉映
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要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调研团发现,长江岸线南京鼓楼段的转型升级为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滨江段提供了优质空间,一场长江岸线的“变身大戏”也华丽上演。
△下关火车主题园
现在,从中山码头沿着滨江岸线一路向北,每走几百米就是一处惊喜:杂草丛生的废旧平台,变身欢乐舞台广场;低矮破败的棚户区,变身游人如织的下关火车主题园 ……
近年来,鼓楼区将“生态+人文”禀赋有机融合,全新的景观节点串联呈现,在长江岸线南京鼓楼段勾勒出了一道道最美天际线。未来,像长江微笑驿站江豚观测站一样的滨水城市客厅还会不断“上新”。10月,滨江风光带大桥公园二级驿站(“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建设将完成,2024年年底前上元门观江平台也将正式建成。
可触摸和潮玩
南京此处“最长江”
闻着花香,在映虹桥看江、桥、月,水天一色;在欢乐舞台“江边小剧场”,打卡人气爆满的音乐晚会;在下关火车主题园,看一场露天电影,或登上“绿皮火车厢”来一场聚会趴;也可以逛市集,打卡音乐节;花两元钱,从中山码头坐上轮渡,观江上风景;还可以去郑和宝船遗址公园、静海寺、天妃宫、下关历史陈列馆、渡江胜利纪念馆去触摸历史,和古今对话。
△中山码头
刚过去的“超长黄金周”,映虹桥上到处都是“人人人人”。上桥的步道周围,挤满了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他们中,有银发老人,有抱在怀里的孩子,大家在这里都能自得其乐,找到自己的“诗和远方”。
△映虹桥
13岁的王睿和妈妈从厦门来,他说,“太恢弘壮观了!”刘女士一家四口从绍兴来,在玻璃栈桥上,丈夫把小儿子放到了肩头上,冲刘女士喊:“快拍快拍,你看这角度,多绝。”陈先生和老伴从连云港赶来,在栈桥上,老伴以大桥和月亮为背景,摆出各种pose,拍得不亦乐乎。陈先生说,以前自己只在大桥上路过,看过风景,这个角度看大桥还是第一次。
△江边小剧场
众多游客中,还有家住这一片的老居民。陆贵水每天都有自己的节奏:清晨,到静海寺、天妃宫、阅江楼一带散步,空气好,还有一群老伙伴聊天。吃了晚饭,沿着江边漫步,看夕阳,看江上的船来船往,偶尔还能看到江豚一家,然后到映虹桥遛个弯。他指着长江大桥说,“我父母是大桥建设者,当年,为了大桥我们一家从武汉搬迁来。后来就一直住在这里。”这几十年,老人感受到了这一带的巨大变化,他说,以前这一片棚户区扎堆,晚上黑不溜秋的,现在,“满眼都是风景”。
陆贵水说,住在这里,幸福指数高。“主题公园很多,都免费的。江边景色好,生态好,江边走一走,心情舒畅一整天。”
南京市下关滨江商务区管委会一级调研员吴更新告诉调研团,长江岸线南京鼓楼段拥有丰富的人文滨江资源禀赋。和记洋行旧址、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江苏邮政管理局旧址、南京招商局旧址、下关火车站、下关铁路轮渡桥、南京长江大桥、民国海军医院旧址 …… 这些近现代优秀建筑都保留着。“慢就是快,既要更新也要留住历史。”吴更新表示,近现代建筑是老下关的“见证者”,让它们和城市相融,和江岸线共美,是大家的所求。
实地探访中,调研团深切感受到,这里是长江历史文化的生动缩影,是万里长江最为多姿多彩的一段,也将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的重要窗口。
△鼓楼滨江夜景
据南京市下关滨江商务区管委会招商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大马路、和记洋行旧址的近现代建筑,未来都将完成“身份”的转换。根据规划,和记洋行旧址将被打造成集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体,预计2026年完成。到那时,游客逛完了映虹桥,就可以到这里休闲,继续逛吃逛买;而大马路的近现代建筑,也有布局。“我们在探索招商滨江岸线历史建筑载体,使旧城改造、民生改善和长江文化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成为城市更新探索新路径、打造新标杆,彰显滨江区域历史文化底蕴。”
江岸线美了、亮了,游客纷纷来了。如何让流量变“留量”?吴更新说,这也是他们在思索的。比如,有游客建议,在这一段多设置一些共享助力车点位。对此,他们正在综合考虑,结合未来南京地铁5号线的开通,交通问题有望迎刃而解。再如,有市民建议,南京长江大桥公园能否跟旁边的映虹桥打通,这样可以一站式打卡游玩。另外,主打潮玩名片,打造形式多样的夜游项目,比如吸引更多文化市集落地鼓楼滨江,建设更多夜游载体,实现年轻人与鼓楼的“双向奔赴”。
△长江岸线南京鼓楼段
2023年7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江苏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江苏把高质量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努力打造中华文明发扬光大的重要地标。目前,正在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规划》,将统筹沿线8市形成“一主八支四片”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布局。
南京市鼓楼区正抢抓机遇、融入大局,着力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的重要窗口。鼓楼区将爱护好这万米岸线、滨江美景并联动腹地的广阔空间,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讲好当代故事,坚定文化自信,以“绣花”功夫在城中建好一方“一日游憩,穿越百年”的微度假地,使之成为南京主城内最赏心悦目的长江景观带、讲述和呈现近现代发展史的城中展览厅和丰饶崭新的文化地标、城市名片,让一江碧水更深远地绵延、滋养、惠泽人民。
万里长江
万米滨江
万里与万米
南京此处“最长江”
现代快报调研团 郑春平 鹿伟 孙兰兰 胡玉梅 徐红艳 /文
王光强 丁碧轩 张仁松 赵杰 王曦 /摄
周晓翔 彭飞 陈渊 赵阳/编导
胡寒 吕冰希 李志强 倪博雷/后期
王雨 李丹 闫琳琳 唐家语/设计
部分图片由南京市下关滨江商务区管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