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国宝里的大运河|千年惠济桥讲述运河千秋


大河网讯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黄河大堤南岸,穿过昔日人来人往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民居,走进村东头一处绿茵所在,沿小路蜿蜒向前,映入眼帘的便是郑州的千年古桥——惠济桥。

 惠济桥


2025年第十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选址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遗址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起,中国大运河历经2500余年时光,发展为一条全长3200公里、贯通5大水系、穿越8个省(直辖市)的人工河道。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组成


而河南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点涉及郑州、洛阳、商丘、安阳、鹤壁等5个省辖市及省直管县滑县,包括洛阳市回洛仓遗址和含嘉仓遗址,通济渠郑州段,通济渠商丘南关段,通济渠商丘夏邑段,卫河(永济渠)滑县—浚县段,浚县黎阳仓遗址共7项遗产。



而惠济桥既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上的珍贵遗存,也是古城郑州千年变迁的重要见证。

现在,2025年第十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举办权花落郑州,选址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遗址,这也是我国唯一汇聚“黄河文明”“运河文化”“中原历史”的文化核心区域,汴河遗址公园将作为该博览会的主会场。这个我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最广的国家级花事盛会也将为惠济桥这个古老的村庄带来更多新活力。

根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惠济段)规划设计显示,惠济桥村地处即将建设的汴河遗址公园段。大运河文化片区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北至S312省道,南至索须河南岸,东至文化路,西至江山路,围绕汴河遗址公园、黄河之门、黄河国家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设。

柳枝摇曳,楼阁耸立,青砖雕栏掩映其中。站在这座尘封了千年岁月的石质板桥上,看桥下隋唐大运河的纵深古道,仿佛回到了曾经的万家灯火、商贾繁华,听到了昔日的水流潺潺、街市嘈杂。



彩虹天半落何年?始于隋唐

彩虹天半落何年,惠济美名到处传。

已赖慈航能普渡,共遵王洛足周旋。

一川烂漫花成锦,两岸霏微柳拂烟。

车骑往来临碧涧,桥首仿佛是升仙。

——清·崔淇

惠济桥两岸的繁华从清知县崔淇所作咏桥诗可见端详。当年的惠济桥两岸百姓富足、商贸发达,“漕船往来,千里不绝”“公家运漕,私行商旅”,盐业、烟草、药材、丝绸,各种杂货应有尽有。

清乾隆《荥泽县志》中记载:“惠济桥,在县东八里许。昔贾鲁河经流其下,今河徙而南,止存石桥,附居者烟火千家,往来贸迁多会于此”,素有“风流非是竞豪爽,地钟人文萃物华”之美誉。

由于崔淇难以断定此桥的确切建造年代,因而他才会有“彩虹天半落何年”的疑问,也间接说明惠济桥历史之久远。

其实,惠济桥是隋唐大运河上的一座石桥。公元6—10世纪,隋唐王朝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和加强南北交流,开凿大运河通济渠,形成贯通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的漕运通道。

 惠济桥


据文献和考古发掘证实,通济渠东段北起郑州境内黄河南岸,引黄河水南下,流经惠济桥村、堤湾村折而东去,经索须河注入淮水。

历史上通济渠也称惠济河。

惠济桥处曾是水运和陆运交汇之枢纽,繁荣一时,惠济桥村依此形成。郑州博物馆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分馆文保安全科工作人员王俊告诉记者,明朝嘉靖年间,官员张书基督工重新修复该桥,并取名为“惠济桥”,寓意为惠济行人和乡民。桥下河道历隋、唐、元、明、清,近代淤废。

 惠济桥


既是重要的水陆码头,又是“荥泽八景”之一

据《荥泽县志》中荥泽八景所画惠济长桥图示,桥两侧各有六根望柱和六块石雕栏板,桥中孔刻有狮兽面像,两端有壮观的桥楼,全部由经过精工细雕的青石砌成。三孔拱桥,宽5米,东西长约40米,两侧建有精雕细琢的各种图案形成的石栏格,两头建有壮观的桥楼。

随着河流改道,惠济桥淤废,久经历史变迁、风雨侵袭,两岸桥楼不再,护栏坍塌,桥面杂草丛生。

 《荥泽县志》中惠济长桥图示


王俊告诉记者,2013年以来,惠济区对惠济桥周边最影响环境风貌的多处民居和厂房进行了拆迁,投资近千万元,依照《荥泽县志》原貌对惠济桥本体进行修缮,整治周边环境,建设碑廊碑亭,实施污水管网、水网迁移,还惠济桥“本来面目”。

“从资料看,上世纪50年代,桥两侧栏格还完好矗立,三孔拱桥显然可见。据村里的老人说,解放前,还能看到桥体的石栏板和望柱,我们修葺时能看到两边还有部分残留。”王俊说。

 惠济桥


什么车能压出10厘米深车辙印?桥楼是ETC通道?

几乎所有到过惠济桥的人都会惊讶于桥面中间两道8~10厘米深的车辙印,得多大的车、多少车通过才能压出呢?

带着疑问,大河网记者采访了郑州博物馆副馆长阎书广。

“看到的是沧桑,想到的是繁华。作为曾经的沿黄东西要道,这么深的车辙印足以说明曾经的车水马龙,至少明清时期是这样的。”阎书广说,“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即全国采取相同的车轨、统一的文字。据推测,惠济桥在使用时两侧是‘人行道’,车自然居中而过,经历几百年,有如此深的车辙痕迹也不足为奇。”

此外,有人推测桥两侧的桥楼是当时的关卡,用于管控车流人流,类似现在的“ETC通道”,“只有符合规定的车辆才可通行”。

伫立千年,见证运河通水干涸,看尽朝代更迭,再看如今惠济桥村村民因拆迁而离开,不过都是千年石桥的匆匆过客,只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你来了、我迎着,你走了、不远送!

“国宝里的大运河”全媒体报道由现代快报发起,联动北京广播电视台、每日新报、河北日报、齐鲁晚报、大河网、大皖新闻、都市快报等大运河沿线八省市主流媒体,共同推出。

(莫韶华/文 李东宝 马绍坤/视频)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