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江苏淮安:脉动大运河

悠悠运河,以水为脉,润泽众生,传承千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十年呵护,运河新生。在“运河之都”江苏淮安,一幅以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为底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发展画卷正缓缓铺开。



航行在京杭大运河五河口段的运输船舶 贺敬华 摄

统筹保护 打造“穿越的公园”

四河穿城、五湖镶嵌、百库星列、水网密布,位于江淮平原上的淮安是一座被誉为“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在淮安四通八达的水系中,最著名的就要数京杭运河。因运河而生、借运河而兴,历史上淮安曾与杭州、苏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明朝《永乐大典》主纂姚广孝笔下“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的诗句赞誉的就是淮安。

淮安,完整见证了邗沟、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三段历史,是大运河文化带重要标志性城市。特别是明清时期,淮安因“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枢纽地位,成为全国漕运指挥、河道治理、漕船制造、漕粮转输、淮盐集散“五大中心”。

如今,走进这座运河古城,其丰厚的运河遗存和璀璨的运河文化令人叹为观止。目前,淮安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区2处(清口枢纽、总督漕运公署遗址),河道1段(淮扬运河淮安段,包括里运河、里运河故道、古黄河、中运河、张福河),遗产点5处(清口枢纽、双金闸、清江大闸、洪泽湖大堤、总督漕运公署遗址),遗产区面积3979公顷,缓冲区面积6289公顷。

遗址活起来,文化火起来。近年来,淮安市系统谋划、启动实施了基本覆盖淮安全域的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工程,结合沿线地域人文特征,精心绘制“运河八园”。公园就在城市里,城市也在公园里。行走在古今交融的大运河文化公园,昔日车马繁华、漕运盛景仿佛穿越历史烟云,破空而来。经历岁月洗礼的古老遗存,正以更贴近新时代的频率,发出前所未有的文化回响。


多维传承 开设“流淌的课堂”

大运河在淮安穿城而过,流淌着的,不仅是奔流不息的河水,更是绵延不绝的历史与文脉。现在,这条精彩的大河,也流淌进课堂,让当下的孩子们得到精神的滋养。

运河边的千年古镇河下,是淮安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近年来,这里的古建筑修缮一新,业态也更为丰富,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和特地前来研学的孩子们。在这里,孩子们全身心地沉浸于运河这部厚重的“百科全书”,汲取丰富的运河知识,领略独特的非遗技艺,品尝地道的“运河味道”,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并传承运河文化精髓,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合理利用 展示“串珠的绿链”

运河汤汤,像奔腾的绿带蜿蜒在淮安大地。文兴、水清、岸绿、业盛、人和,新的时代,沿着千年流淌的运河水,一条串珠的绿链,一卷繁盛的“百里上河图”正跃然于这片古老土地之上。

从古清江大闸出发,沿着里运河,一路行至老淮安古城,最能沉浸式体验“运河之都”淮安的百般风情和文化底蕴。按照无障碍旅游线路理念设计的里运河文化长廊“四行”系统,将沿途四大旅游片区连点成线,实现步行、骑行、车行、船行等“四行”,让里运河文化长廊成为以绿色生态、旅游观光、娱乐休闲、能量补给驿站为主导的多功能生态文化走廊,真正还河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


历史之河流向深处,未来画卷加速展开。千年运河畔,淮安——一座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正由“运河之都”加速崛起为“枢纽新城”,怀抱着城市复兴的梦想,奋楫扬帆,破浪远航。

融媒体记者 李昱 何弦 金苏 徐天魁 周伟 李昱含 陈大铭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