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古“运”新生,让大运河成为读懂“盛世中华”的重要篇章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扬州盛大启幕。千年传承,十年蝶变。对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大运河来说,十年,短同一瞬,但这十年,却波澜壮阔。此刻,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入阐释大运河突出普遍价值和保护理念,必将进一步激活千年运河的“流量密码”。

碧波荡漾映国运,大运河是一条沟通政治、经济的大动脉。绵延近3200公里的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它串联着城市与村镇,哺育了恢弘的都城和鲜活的市井。洛阳、开封、杭州、北京,伟大的古都在大运河的滋养下成长;扬州、淮安、济宁、德州、天津,大运河串联起繁华的都市;张家湾、瓜洲渡、开弦弓,大小村镇因为大运河而名传千古……这些城镇如明珠镶嵌在运河两岸,熠熠生辉,映射着伟大国度的光明未来。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国大运河,不仅是地理上连接从华北到江南广袤土地的“纽带”,串联人心与情感的“桥梁”,更是带动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引擎。今天,运河沿线以不到全国10%的土地,贡献了全国近一半的经济总量,流金淌银的大运河如同历史的织机,将中华大地的锦绣图景织就。

文韵随波流千年,大运河承载着中国的璀璨历史文化。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大运河流经慷慨任侠的燕赵、儒雅博洽的齐鲁、淳厚豁达的中原、婉约秀雅的江南,这些风格迥异的区域文化共同绘就了中华文化的多彩画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扬州将每年6月22日确定为“扬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日”,系统推进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聚焦18.25平方公里扬州古城,因地制宜实施“微更新”;杭州出台《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通过地方立法探索让大运河水清河净造福一方的新路径,大力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悠然流过千载的大运河及其灿烂文明,不仅留存于博物馆、历史遗迹、人们回忆中,更鲜亮地活在当下,带动着城市的活力与复兴。

水墨丹青绘人文,大运河在新时代正焕发新的生机。新时代的大运河,正在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申遗成功十年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正在各地高质量推进。苏州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各类空间功能,打造“四最”长廊;常州在运河工业遗产上发掘文化富矿,为当地文旅中轴建设贡献新的亮点;扬州突出活化转化,推出“二分明月忆扬州”瘦西湖沉浸式夜游……随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持续推进、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清水廊道高质量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和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样本”呈现,大运河进一步成为读懂“盛世中华”的重要篇章。

“运”载千秋,“河”以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推动运河文化走出去,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增进世界认同,促进大运河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符号和载体。随着大运河文物资源的深入挖掘、立法进程的推进,千年运河的文明基因必将为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新征程提供更多的文化滋养和精神力量。(王阿敏)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