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被年轻人整浓了、年味灯会把中式浪漫拉满、谁的年味DNA动了、传统手艺过春节,在非遗里遇见最传统的中国年……当下最流行的社交媒体上,有关“年味”的帖子频上热搜。“年味儿回来了”,成为乙巳蛇年春节网友最大感受。当“中国年”升级为“世界年”,透过春节这个窗口,传统与开放相融合,古老与时尚相碰撞,让全世界在这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假期里读懂“何以中国”。
何以中国?读懂“非遗年”的自信中国。作为第一个“人类非遗版”春节,中国春节的仪式感,今年尤其强烈。从中原的社火到闽台的闹春田,从东北的秧歌到西南的傩戏,从湖北的龙船调到广西的炮龙节,全国各地年俗花式“上新”,每一项年俗背后,都流淌着浓浓“年味”、绵绵“乡愁”、脉脉“温情”。剪一张窗花,为新年增添喜庆;亲手捏一个泥塑,把童年带回家;学做糖画,用甜蜜点缀新年的期待。这些非遗体验活动,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过年的特别方式,重新诠释着新年的“味道”。
各地文旅部门也端出一道道文化大餐。在四川华蓥市,当地在舞龙舞狮表演的基础之上,巧妙地融入了滑竿抬幺妹、婚嫁歌、云童舞等非遗代表性项目,让更多人关注非遗、领略非遗的魅力;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形成,越来越多港澳居民选择到广东体验年味。来自港澳和珠海本地的舞狮队也同场竞技,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与活力;自从春晚惊艳亮相,无锡“后劲”十足,全国游客纷至沓来,走在新春佳节的梁溪老城厢内,饮一杯春晚无锡分会场IP联名款咖啡“福禧人才咖啡”,尝一尝特色非遗美食,看一场非遗表演,聆听一场国潮音乐,感受年味的另一种打开方式。2025年春节期间,江苏文旅主打“水韵江苏·非遗贺新春”,共推出了368场活动,“我的家乡年”、“古城过大年”“有趣年味”“精彩非遗”“家门口享非遗”等活动红红火火。游客除了赏灯、赶庙会、舞狮看大戏等沉浸式民俗游园活动之外,还可以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里过大年,充分感受中国传统的新年文化和习俗,解锁不“遗”样的年味。
何以中国?读懂“China Travel”里的魅力中国。早上7点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9点半参观天坛,12点到老字号餐厅品尝特色美食,下午2点逛什刹海,第二天一早登长城,这是德国乌尔丽克和埃米尔母子来京过年“City Walk”路线图。穿上汉服,在常州拓年画,看“板凳龙灯”,这是来自俄罗斯的Sergei和朋友们“非遗”春节之旅,他们一边放着烟花一边喊着:“We love China!We love Jiangsu!”春节不仅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他多次欢迎各国人士,到中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更多地了解当今中国和中国的历史文化。随着中国全面放宽并优化过境免签政策,54个国家的过境免签外国人境内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China Travel火爆全球。像乌尔丽克母子一样,春节期间,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歪果仁”纷纷开启“逛吃买”模式。他们塞得满满当当的手机相册和各式中国年货,正向世界展示一个活力中国、精彩中国。携程数据显示,近1个月,海外游客“灯会”“京剧”“川剧变脸”等文化类项目门票订单同比增长超6倍。据国家移民管理局预测,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口岸将迎来新一轮出入境客流高峰,日均出入境人员将达185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假期增长9.5%。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不少国家和国际机构举办非遗展览、表演和体验活动。在荷兰海牙,一辆车头写有“你好中国”字样的彩绘电车,拉开荷兰今年春节庆祝活动的序幕;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的庙会上,当地民众欣赏舞龙舞狮表演,品尝中国传统小吃,观赏精美的灯展,感受浓浓的中国年味……据不完全统计,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欢乐春节”等春节民俗活动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人们以各式各样的方式喜迎佳节,辞旧迎新、祈福纳祥。春节,成为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也是世界观察中国经济、深入了解中国的一个生动窗口。
何以中国?读懂“热辣滚烫”的民生中国。原价6399元的洗衣机,享受20%的“国补”,商场还有优惠,最终5000元就买到了,江苏邳州市民刘阳直呼:"优惠力度大!"衣锦还乡不如年货满筐,备年货是很多中国家庭迎接春节的重头戏。红红火火的“年货经济”,不仅增添了喜庆、热闹的年味,更活跃了城乡经济,激发了消费市场活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盈了人们的假日休闲时光;天南海北的美食从异地而来,丰盛着年夜饭的餐桌;年货市场供需两旺,特色年货应有尽有;电影院线人气满满,2025年度总票房突破110亿元,再创新高……消费市场年味浓、人气足、消费旺,不断升级迭代的产品与消费场景,既满足了节日期间人们的消费需求,也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要“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各地各部门同向发力,针对消费需求、结合地域特色推出一系列促消费活动,让节假日消费市场热辣滚烫。截至2月4日14时43分,2025春节档总票房(含预售)破110亿;截至2月1日9时,铁路12306已累计发售春运期间车票4.2亿张;全国多个景区、博物馆游客爆满,部分景区、博物馆门票售罄……一张张出行的票单、一份份详细的“春节账单”、一个个生动的“团聚时刻”,标注着经济蒸蒸日上的图景,也让我们更加具体地观察到中国经济向好趋势和高质量发展态势。
何以中国?读懂科技“嗨翻”的创新中国。今年春节期间,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哪吒在大银幕上喊出,“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转这乾坤!”鼓舞了无数银幕前的你我。而现实中,因为闯出一条路让国人倍受鼓舞的当数DeepSeek。1月份,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DeepSeek)发布了一款世界一流的AI推理模型,打破人工智能开发“越大越好”迷思,在海内外引发震动。1月27日,DeepSeek力压ChatGPT,登顶苹果美国地区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排行榜。舆论认为,这一低成本、开源人工智能模型已“震动硅谷”,让竞争对手倍感担忧,也让科学家兴奋不已。据新华社报道,多方评论指出,中国AI技术的快速发展,让美国打压政策尽显尴尬。美国科技股和能源股的市值一度蒸发1万亿美元。“DeepSeek-R1是我见过最惊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突破之一。”顶级风投A16Z创始人马克·安德森评论道。“作为开源模型,这是给世界的一份意义深远的礼物。”还有说法称,这是中国的“ChatGPT时刻”。
我们讨论DeepSeek,也是因为其背后“踏出一条路”“扭转这乾坤”的不屈的创新精神。就像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所说,“过去很多年,中国公司习惯了别人做技术创新,我们拿过来做应用变现,但这并非是一种理所当然。这一波浪潮里,我们的出发点,就不是趁机赚一笔,而是走到技术的前沿,去推动整个生态发展。”DeepSeek以席卷全球的方式,为中国的农历新年献上了一份新春祝福,这是中国当代科技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让西方世界意识到,那个数百年前以四大发明引领世界的东方力量,回来了。
何以中国?读懂“工程不打烊”的硬核中国。作为经略深海的“国之重器”,“蛟龙”号这个春节很忙,潜航员和技术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蛟龙”号关键部件的升级换装,将于2月完成水池试验,3月在南海开展海试。此次关键部件技术升级将显著提升“蛟龙”号整体性能及安全作业能力,提高深海探测技术自主可控性,保持“蛟龙”号技术领先优势,为后续深海科考应用航次提供技术支持。春节假期,全国多地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很多“国之重器”所在的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坚守岗位,在“不打烊”的春节里,注入创新的澎湃动力。
从西南腹地到渤海之滨,从江南水乡到西北高原,建设者们用实干描绘高质量发展画卷。在雄安新区,未来之城拔节生长。在启动区国贸中心项目,塔吊林立、机械轰鸣,500多名建设者奋战在一线,打造集交通枢纽、办公商业等于一体的雄安新区活力门户;在广西平陆运河建设现场,全线130多个关键节点都在加紧施工。在控制性工程马道枢纽,60米深的船闸基坑里,数百台机械设备协同作业。在贵州群山之中,“中国天眼”的首台核心阵试验样机正在紧张调试。60多名科研人员日夜坚守,换来的是“中国天眼”观测精度和性能的不断提升。在江苏苏州的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对车载、机器人用激光雷达等核心器件进行升级研发,加紧生产新一代光模块器件。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假期结束了,整理行囊,回到岗位,干吧,攒积起所有的力量,让我们奋发在双春蛇年的每一天里!(刘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