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个“非遗版”春节,乙巳新春成为传统年俗融入现代生活的生动典范,各种“非遗”体验让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此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当戏曲开箱演出逐渐成为都市年轻人新年的流行活动,传统春节也被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和活力。
2025年2月8日晚,农历乙巳蛇年正月初十,江苏省昆剧院兰苑剧场内锣鼓喧天,一场承载着六百年昆曲文脉的开箱演出在此拉开帷幕。“天官赐福”为引,经典折子戏为脉,传统节庆的吉祥寓意与昆曲艺术的雅致风韵交织成一幅生动的文化图景。
演出在热闹的锣鼓声中拉开帷幕,开场戏《天官赐福》率先登场。舞台上,五路神仙身着华丽的戏服,手持象征吉祥和财富的宝物,款款而来。“福德星君”孙晶、“禄德星君”周鑫、“寿德星君”陈睿、“禧德星君”宋博凡、“财神”赵于涛等演员们,以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热情,将天官们的威严与慈祥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唱腔婉转悠扬,身段优美灵动,一招一式间尽显昆曲的独特韵味。随着“财神”赵于涛将一把把“金元宝”巧克力抛向观众,整个剧场瞬间沸腾起来,掌声、笑声、喝彩声交织在一起,弥漫在整个昆剧院的夜空。
“‘开箱’是梨园行的一个传统项目,我们江苏省昆剧院的开箱演出天官赐福节目已经持续十几年了。每年都希望以这样的形式为来此看演出的观众送去福气,希望大家一年都是运道满满,开个好头!”花脸演员孙晶说。
旧时戏班有“开箱”和“封箱”之说,春节前后都有隆重的“封箱”和“开箱”仪式——腊月二十九一般是戏班封箱的时候,忙碌了一年,大家在春节之际休息一下,在行头、道具箱上贴上“封箱大吉”的封条,同时为观众奉上一场封箱大戏,常以汇聚名角儿的反串演出为主,图个开心热闹;而春节过后的第一场戏则为“开箱戏”,上演剧目从形式到内容既要庄重又要火爆,剧名也要寓意吉祥美好,图个好彩头,比如《龙凤呈祥》等,开箱演出通常在正戏之前加演跳加官、跳灵官、跳财神、童子扫台、天官赐福等“跳戏”,用来烘托吉祥、火爆的气氛,同时还会配有十分隆重的“开箱”仪式。
随着昆曲等传统文化不断深入人心,都市年轻人也渐渐将观看戏曲开箱演出作为自己迎新接福纳禧的一项流行活动。2月2日下午,南京市越剧团乙巳年开箱演出“聊赠一枝春”在南京保利大剧院上演,就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戏迷。6朵“梅花”陈雪萍、李晓旭、李敏、王杭娟、吴凤花、陶琪领衔,南京市越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同台,献上了《梁祝》《柳毅传书》《沉香扇》等多个流派经典代表剧目的折子戏,让观众大呼过瘾。开演之前的一段跳加官更是让不少接到“元宝”巧克力的青年观众直呼:“太意外了,今年真幸运!”
2月8日晚省昆这场开箱演出,更是以三代同台的强大阵容,和《春江花月夜·乘月》《幽闺记·踏伞》《雷峰塔·断桥》《长生殿·小宴》组成的精彩戏码,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青年戏迷来此“接福”,兰苑剧场里不仅座无虚席,连两侧走道都挤满了观众。“特地从上海过来,不想错过省昆的开箱演出,每年都看。”“我是省昆十年的老粉丝,今晚的戏码特别棒,过来看演出的同时也想为新年讨个好彩头。”上海来宁的两个姑娘susu和贾楠京(网名)如是说。另一位从西安赶来南京的小伙子表示,昆曲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词的演绎特别令他惊艳,刚好开箱演出有《乘月》一折,就赶来南京观看,借此讨个好彩头,希望来年能多在剧场看到省昆的精彩演出。进剧场之前,许多青年戏迷还将新年祝福写进福牌挂上剧场门前的桂花树枝头,也有些别出心裁的年轻人相互交换着自己精心制作的昆曲周边物料,不亦乐乎。
从传统吉礼到经典重构,从名角风范到青年传承。一场场乙巳年戏曲开箱演出浓缩了非遗保护与创新的多元路径。传统与现代交织,古典与时尚融合,戏曲艺术亦在代代相传中,续写着与时代共鸣的华章。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高利平/文、图 邓宇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