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地评线】新华时论 | “万亿消费力”从何而来

近日,苏州正式“官宣”迈入万亿消费俱乐部,2024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43.7亿元,比上年增长4.8%。至此,苏州成为全国第7个万亿级消费城市。苏州消费破万亿,具有重要的节点意义,为如何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样本。

苏州晋级万亿消费城,与其厚实的经济底盘息息相关。苏州去年GDP达到2.67万亿元,拥有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传统制造业加速向品牌化、高端化转型迈进,为消费市场提供了“硬核供给”,也使得居民收入得以水涨船高。“钱袋子”鼓了,消费底气和动力自然就强了。苏州更是在全国首创“全域线下无理由退货”,连续多年消费者满意度居全国首位。供给端与消费端双向奔赴,消费动力充沛、消费环境友好,再加上政策加持,消费破万亿也是众望所归、水到渠成之事。

万亿消费城市“新名片”,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但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形势下,需求不足的压力依然客观存在。新春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这一提法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凸显了提振消费在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地位。苏州消费破万亿,绝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突破,为其他城市如何提升“消费力”提供了宝贵启示。

启示一,“买得起”才能产生购买力。提振消费从来不只是消费一端的事情,而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涉及居民收入、市场预期等多方面因素。去年,苏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攀升至77524元,在长三角仅次于上海,是全国的1.88倍。可见,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促进消费就必须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只有让宏观政策、发展红利抵达更多个体,才能有效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

启示二,培育新的“消费习惯”正当其时。国际经验表明,一国从中高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时,居民消费结构会从以商品为主向商品和服务并重,再到以服务为主转变。以苏州为例,去年举办1000人以上规模演唱会90场,旅游总收入比上年增长10.4%。我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前列,在服务消费方面有着很大提升空间。比如,冰雪经济不应限定区域、限定季节,而应创造条件,让不同区域、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再如,银发经济风头正劲,但一提到银发经济,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养老、护理等“适老化”产品层面,事实上还有广阔的空间未被开掘。供给有质有量,消费才能有声有色。

启示三,乘着政策东风,向提振消费集中用力。在落实和出台政策方面,苏州向来是快速响应、“一竿子插到底”的。数据上看,苏州在汽车、家电等品类上增长迅速,这和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特别是“以旧换新”的刺激效应是分不开的。相反,有的地方推出家装补贴,但申请手续繁琐、申请通过率低,政策并不具备普惠性;有的家电换新补贴时限较短,有消费者趁着假期想去购置新手机,却被告知“补贴已被领完”。把政策工具用到点子上,刺激出“获得感”,才能真正提升消费力。

当前,提振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不再是“配角”,而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地应切实转变观念,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善借他山之石、打造特色亮点,不断挖掘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在长三角乃至全国消费版图中彰显更加强劲的“消费力”。

(陈立民)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