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如何在一餐热饭当中品出幸福晚年,成为关爱老年人的一项重要内容。记者调查了解到,近年来,盐城市积极探索政府、市场和公益的有机结合,尝试长者食堂“跨界”融合,推动老年助餐服务良性发展,助力长者食堂持久“飘香”,让老年人的幸福持续“升级”。
“白发+白领”模式
共享优质助餐服务
每天早上6点多,亭湖区五星街道的幸福五星社区食堂就热闹起来。老年人三三两两坐在一起,悠闲地享用早餐,聊着家常。而不少年轻人则选择打包带走,为自己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
食堂取餐柜台前,杂粮粥、鱼汤面、馄饨等主食任意挑选,配菜有咸菜、酱豆腐等,花样丰富,同时还提供豆浆。“这里什锦虾仁面有特色,我每天都会点。”居民王勇国家住附近,子女不在身边,他每天早晨都来这里吃早饭。
社区食堂不仅留住了老年人的“胃”,也俘获了年轻人的“心”。“不是外卖点不起,而是社区食堂更有性价比。”在附近写字楼工作的陈女士是食堂的忠实顾客,她兴奋地说,“以前觉得社区食堂是专为老年人服务的,后来偶然得知所有人都能来用餐,我便天天光顾,这里食材新鲜、价格实惠,既健康又省时。”
因为干净、卫生、品种丰富,这里已成为附近老年人和不少上班族就餐的首选之地。该社区食堂于2023年11月正式运营,总面积500余平方米,聘请多位专业厨师,供应早、中、晚餐,辐射周边多个小区、楼宇、企业,是居民、学生、上班族共享的食堂。
幸福五星社区食堂每日三餐营业时间为6点至9点、11点至13点、17点至19点。60岁以上老年人可享受一荤两素8元、两荤两素10元的自选菜品套餐。食堂还推出了餐卡充值优惠,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元化用餐需求。从“老龄”到“全龄”,年轻人的加入无疑激活了社区食堂的活力,有利于食堂的良性运转和持续发展。
近年来,亭湖区持续丰富“颐养在亭湖”品牌内涵,区民政局、相关板块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灵活多样的老年人助餐模式,织密养老“服务网”。在城市社区建立以独立运营的“长者幸福食堂”为主,“社区食堂+长者食堂”“中心带站联点”等多种形式为辅的老年助餐模式。其中,在老年人较为集中的社区布局“长者幸福食堂”;针对老年人需求高但阵地紧张的社区,采取“社区食堂+长者食堂”的模式满足老年人助餐需求;针对需求较少的社区,采取“中心带站联点”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社区初步形成了“15分钟”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堂站共建”
展现民政服务新作为
“我家那小子,都35岁了,天天忙工作,对象的影子都没有,可咋办啊!”“我孙女条件不差,就是圈子小,根本没机会认识合适的人。”在阜宁县城市广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的长者食堂用餐后,张奶奶和李爷爷来到这里的姻缘角聊起了“烦心事”。公益红娘帮忙记下了他们孙辈的信息,并帮助匹配合适人选,两位老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对于老年人来说,除了想要吃得方便快捷,更想要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的丰富。为了把长者食堂办得长久、办出特色、办到老百姓心坎上,2022年2月,阜宁县成立调研专班,分赴各个板块,入户访谈农村老人、基层干部,听取群众心声。2023年6月10日,益林镇兴杨社区率先建起示范性长者幸福食堂。
阜城街道东风社区居民陈尚耀今年71岁,是长者幸福食堂的银发志愿者。“每天我都来吃饭,吃好就帮忙收拾碗筷、打扫卫生,正好运动消化一下。”自从有了长者幸福食堂,陈尚耀每天都乐呵呵的,“有人一起吃饭、一块说话,还能发挥余热。”
“吴书记,我家门前的水泥路有个坑,人来人往的不安全。”在益林镇兴杨社区长者食堂吃饭的崔大爷和社区党委书记吴国联说过后,第二天路就修好了。兴杨社区长者食堂与“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深度融合,社区党员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以及党员志愿者轮流到站点开展志愿服务,居民在吃饭期间就能够直接反映问题、提出建议。
“小姑娘,快来帮我看看!”在阜宁县城市广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众多老年人积极参与大学志愿者带来的中医文化活动。活动不仅有中药科普、安全用药等宣讲,还提供药茶、艾灸、三伏贴等中医药服务。像这样走进长者食堂的志愿服务活动还有很多。此外,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也在不同的长者食堂轮番上演。观影、包粽子、红色主题歌会……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更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在长者食堂焕发生机。
阜宁县民政局局长刘祥表示,“堂站共建”让长者食堂不仅是为老服务的阵地,也成为呵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服务场所。随着法律援助工作站、快递驿站等点位的嵌入,阜宁县民政局着力打造的“堂站共建”多功能阵地仍在不断探索、持续链接。该县努力将长者食堂打造为老年人助餐温馨家园、未成年人保护示范站、志愿者服务新空间、党群团活动主阵地,让老、中、青各取所需、各有所乐,呈现出“大门常开、饭菜常香、活动常办、服务常在、群众常来”的幸福画卷。
爱心力量参与
“暖心餐”尽显关爱
丰山幸福长者食堂,是大丰区草庙镇新海村的80岁村民单秀明每天吃午餐的地方。“想吃什么菜,提前一天就能订。”单秀明拿起遥控器摁了几下,电视屏幕上就出现了几道家常菜,有烧肉圆、番茄炒蛋等,“食堂开业后,我天天去,那里伙食好,还有人聊天。”
单秀明老伴不在了,子女不跟他住一起,年纪大了一个人烧菜不方便,村里为他登记信息并配了就餐卡,他每天凭卡进食堂吃饭。与单秀明同享这份福利的还有69位银龄伙伴,两荤一素的热乎菜品、随意添加的米饭,全部浸润在“零支付”的温情政策中。
据了解,新海村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老年人占比近40%,吃饭问题成了他们的“烦心事”,也成了村委的“操心事”。村里走出的殷凤山是丰山集团董事长,为了回报乡邻,丰山集团投入45万元改造村里一处资产为食堂,并承担每天买菜费用。
丰山幸福长者食堂于去年3月17日开业,目前主要为村里80周岁及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就餐服务。“我们还将探索实施70周岁以上老人1元、60周岁以上老人3元的群体就餐方案,扩大覆盖面,造福更多老年人。”负责食堂管理的新海村党总支副书记高国益说,未来新海村还将规划以长者食堂为“中央厨房”,在农户家中设立“幸福助餐小院”的模式,突出精准服务“全覆盖”,打好老人就餐的“组合拳”,为80岁以上老人送餐到家,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吃上热乎饭。
中午11点左右,在东台市安丰镇红安村,长者幸福食堂的工作人员骑着电动车,将热乎乎的饭菜送到村里92岁的周易林家中。正在院内晒太阳的老人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坐到桌前,看到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桌子,老人连连夸赞。
为村内9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配送午餐,是红安村长者幸福食堂提供的一项助老服务。得益于附近产业园内企业的爱心奉献,村里每年还从集体资金中拿出20万元,作为支付智慧康养体验中心的成本支出,为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午餐,为90岁以上老人免费配送午餐,每月还为老年人义诊。村里对老年人的关爱不仅体现在康养服务和饮食健康上,更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在盐城市,这样的善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主动加入,为长者提供暖心服务。这种引入社会爱心力量的模式,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进一步营造了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