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一大早,江苏泗水良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潘裴就赶到泗洪县西南岗片区新流转的地里,听着挖掘机平整土地的轰鸣声,脸上早起的困倦一扫而空。午后,他又来到新建的大闸蟹养殖基地,察看塘口改造和池底消杀情况。
西南岗片区是省委省政府确定重点帮扶的六大片区之一。“我的家乡水系发达,农产品、水产品资源丰富。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年轻的生命力。”潘裴2013年辞去一线城市的白领工作,跳回“农门”,用积累的300多万元存款投资现代农业。
为了改变家乡面貌,潘裴在新型农业种植、养殖方面展开尝试。作为“农二代”的他,接过家里经营的100多亩莲藕塘,生产绿色生态莲藕产品。他还积极对接省农科院专家,根据当地土质特点,通过两年的试种和摸索,成功种出获得绿色认证的莲藕,亩均效益突破5000元,比传统种植提高3000多元。
“一池莲藕增强了我做有为农民的信心,一个产业坚定了我扎根农业的恒心。”潘裴说。经过摸索,他又尝试多种混合种植养殖模式,找到小龙虾、大闸蟹、莲藕的混合养殖模式,开辟了近3000亩的混养基地,直接提高亩产收入2000元以上。藕虾、藕蟹套养模式,在泗洪县乃至全市得到广大养殖户的认可和快速推广。
依托乡土资源和产业基础,发展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2018年直播兴起,潘裴大胆尝试“带货”,首播仅1小时,他创立的即食龙虾品牌“潘大虾”销售额就高达75万元,当月销售小龙虾超50吨。潘裴还把龙虾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由普遍的3%—5%降至1%。此后,“潘大虾”成为月销过万单的“网红”小龙虾,潘裴也被村民们称为“潘大侠”。
潘裴在岗地里刨出了“金疙瘩”,成为“新农人”中的一只头雁。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潘裴说,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为不断延长产业链,公司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了更多工作:利用“互联网+”思维扩大小龙虾养殖面积,带动父老乡亲在小龙虾产业中创业、就业;还与村民结对成立合作社,采用“多元化农产品+电商+微商+社区+融媒体”商业推广模式,打造“人人可养,养则致富”的低风险小龙虾创业模式,实现高效助农富农。
从自己富到大家富,潘裴实现了创业初心。如今,公司农产品销售逐年创新高,累计培训养殖技术能手近1000人,帮助农村青年就业100多人,带动全县超过千人从事农产品、水产品产业的相关工作。在6个村设立种植养殖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增加7万—20万元收入。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实施‘新农人’培育三年行动,鼓励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真是说到我们心里去了。”眼下,潘裴最为关心的就是利用好政策,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新农人”队伍。他坦言,推动乡村振兴,短板是缺人、缺年轻人,尤其是缺能安心扎根乡村创业的年轻人。“希望尽快出台更多、更细致的政策,把人才留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统筹 吴琼
采写 史伟
(原标题 江苏泗水良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潘裴:岗地掘“金”,土特产做成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