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因文化而厚重;一方水土,因旅游而灵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贵州、云南,开启两会后首次地方考察。此次跨省考察,总书记走进一寨一城,文旅融合发展这个主题贯穿始终。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旅融合发展,既是时代课题,也是发展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实现由“爆红”向“长红”转变,绘就特色文旅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
打好创新驱动“组合拳”,发挥优势,推陈出新,开发独具特色文旅产品。各地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打造别具匠心的“诗和远方”。烟花三月,泰州兴化油菜花节如约而至,以“节”为媒,以旅兴农,“从种庄稼到种风景”的成功转型,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奏响农文旅融合的“协奏曲”;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引领冰雪旅游热潮,艺术冰雕、冰雪运动等多种形式、甜豆腐脑、冻梨摆盘等细节服务,成功塑造了“冰雪之城”的品牌形象,让冷资源巧变热经济,生动诠释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让特色文旅持续“走红”,必须深入挖掘本地资源,让文旅发展全域化、体验差异化,构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文旅新业态。
唱好文化赋能“重头戏”,深挖内涵,保障品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硬支撑,只有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才能形成持久的吸引力。“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百年工商城”,蛇年春晚,当春晚的流光溢彩与无锡的温婉灵秀相遇,便编织成一幅“水韵江南”的诗意美景,无锡依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工商基因、文化肌理、创新胆识等,实现了诗意与文化、实业与创新的交相呼应。这种文化赋能提升的不仅仅是短暂旅途带来的体验感,更是游客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特色文旅持续“走红”,必须注重挖掘和展示文化资源,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现代旅游相融通,让文旅体验更具文化深度和历史厚度。
落好服务提升“关键字”,全程保障,完善设施,打造优质文旅环境。特色文旅的“长红”离不开优质的服务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游客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文旅品牌的口碑和可持续发展。广西旅游年推出20条措施提升旅游服务体验,从食品安全、放心消费、大型演出等多方面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保障;哈尔滨出台旅游行业服务规范指引,了解游客需求,加快补齐短板;河南许昌胖东来超市因其“海底捞式”的优质服务被称为没有淡季的“6A”景区,带动周边文旅产业发展。让特色文旅持续“走红”,要持续加强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以服务质量提升实效支撑和保障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擦亮特色文旅金字招牌,需要创新驱动、文化赋能、服务提升多维发力,唯有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推出特色文旅体验、做好旅游服务保障,才能变“流量”为“留量”,真正促进地区文旅产业行稳致远。(霍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