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漫评:“安全教育”润心田 “铜墙铁壁”护校园

 


  “未雨绸缪春水畔,护苗长向未寒时。”2025年3月31日,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携着“知危险,会避险”的主题箴言翩然而至。在这个以生命为名的坐标点上,我们看见科技之光点亮安全盲区,制度之网筑牢防护屏障,家校社的暖流正汇聚成守护生命的春潮。

  科技赋能,让安全防护更“智慧”。教育部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近年来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各地各校探索利用AI、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构建校园智能化安防体系。目前,各地教育平台化作“智慧中枢”,将校园的安全脉搏汇集成跃动的数据流。湖北省黄梅县23所中学的校园AI防欺凌、AI敏感人员预警系统,有效提升了校园安全管理水平;江苏省无锡市一些学校利用物联网设备,智能门禁、红外传感器与AI算法结合,教室安装声音传感器,通过AI分析学生情绪波动,及时通知教师干预,实验室、食堂等重点区域部署AI烟雾识别系统,快速预警火灾风险,打造“无死角”校园安全网络。当云南边境的教室响起边防民警的缉毒案例,当广东家长扫码解锁每日安全课程,技术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化作千万双守护的眼睛。随着5G、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校园安全治理让预警响应更实时,通过端侧AI实现毫秒级响应;数据融合更深入,打通公安、应急等多部门数据;服务供给更精准,基于大数据分析开展个性化安全教育,让“智能技术”真正成为守护校园安全的“智慧卫士”。

  制度护航,让安全防线更牢固。构筑校园安全的“铜墙铁壁”,需要制度之“墙”的刚性保障。山东省日照市的“1+3+X”课程体系如同三棱镜,将安全知识折射成体验、演练、警示的七彩光谱;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四包”制度像精密齿轮,将法治教育融合进校园每个管理环节。这些刚性的制度框架里,跳动着教育者炽热的心,他们用“一票否决”的决绝守护安全红线。制度护航的终极意义,不仅是构建防御体系,更是让每个教育参与者成为安全的“神经元”,在校园肌理中传递风险感知的电流,激活群防群治的神经末梢。

  家校社联动,让安全教育更“走心”。安全教育要真正落地生根,需要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共治格局。济南高新区家长志愿者护学岗,在小区门口设立家长志愿者护学岗,集中护送学生入校,降低机动车辆对学生安全的威胁;湖北竹山县张振武小学推行“1530”安全教育法,每天1分钟、每周5分钟、节假日30分钟安全提醒,将交通规则融入日常;北京海淀区博雅西园社区在暑期组织开展青少年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互动体验等方式,让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安全知识。通过多方协作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安全教育“单打独斗”的局限,形成了“家庭引导习惯、学校系统培养、社区实践强化”的良性循环。

  “生命难如春草生,安全须知预演先。”在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这个特殊节点,让我们重新定义安全教育的维度。它是监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更是晨检时教师关爱学生的温度;是应急预案里的标准流程,更是面对危机时本能展开的守护姿态。当每个教师都成为安全导航员,每个家长都化作安全警戒线,每一片校园土地都拉起防护网,我们终将构筑起既有科技的理性光芒,更有人性的温暖光辉的生命堡垒。让我们携手同行,用科技的温度、制度的力度、教育的深度,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永远晴朗的天空。(晴天)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