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地评线】紫金e评:让“开门教育”叩开“群众心门”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强调“开门教育”的工作要求。注重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是确保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听取群众意见呼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用群众可感可及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推动作风建设持续向好。

“开门教育”不仅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更是扎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选择。无论是“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还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历史证明,善于倾听群众呼声,勇于接受群众批评,是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只有让群众参与到学习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方能真正贴近实际,取得实效。倘若“关门修炼”“自说自话”,容易产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疏远党群干群关系、不利于事业发展。这就要求以诚恳的态度欢迎提意见、敢听真批评,真正把问题找准找实,进而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效果。

“开门教育”就是要打开天窗说亮话,将问题摆在桌面,不回避、不遮掩。学习教育开展得如何、作风改进了多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敢于“走出去”,以“入山问樵、遇水问渔”的谦逊心态,听民声、察民意、访民情,多坐坐群众的“热炕头”“小马扎”,从群众“牢骚话”中掌握真问题,从群众“家常话”里寻找真方法,“解剖麻雀”、一探究竟,精准发现当前形势下“四风”问题出现的新形态、新变化,有的放矢治歪风、祛邪气、养正气。要把意见“请进来”,畅通监督渠道,既要保留意见箱、征集表等传统群众工作形态,也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化“三微一端”等便捷端口建设,将群众反映的作风顽疾、办事堵点作为改进工作的良方,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开门教育”本质上是要让群众真正成为“阅卷人”。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是评判各项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要立足岗位挑大梁,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基层治理、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要拿出“马上就办”的态度,坚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集中精力将“路线图”“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做到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加强工作成果调查评估,建立健全收集、解决、跟踪、问效全过程闭环链条,确保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看得到、管得了、办得好,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刘青青)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