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值全省爱鸟周期间,在大丰区新丰镇一座高压线塔顶部,两只东方白鹳正在给两只鹳宝宝喂食。市观鸟协会副秘书长杜进进利用望远镜和高空无人机,在确保不对东方白鹳“家庭”干扰的情况下,小心翼翼地进行监测记录。
东方白鹳被誉为“鸟类大熊猫”,是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数量只有9000余只,常生活在沼泽、湿地,盐城黄海湿地是其重要越冬地之一。
从3月开始,市观鸟协会和国网盐城供电公司合作,在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支持下,对东方白鹳繁殖种群开展拉网式调查,详细了解东方白鹳在盐的繁殖种群数量及分布范围。截至目前,已发现163个东方白鹳繁殖巢穴,在盐“常住民”越来越多,分布地越来越广。
发现东方白鹳巢穴163个
4月8日,市观鸟协会调查人员和阜宁县当地电力员工,对硕集社区、东沟镇境内输电线路筑有鸟巢的地段进行调查。
麦田青青,菜花金黄。“看,东方白鹳的巢!”阜宁县硕集社区计桥村一处农田里,40余米高的220KV输电线路铁塔上,一只东方白鹳在巢上练翅。
“有3只呢。”常年在野外观测鸟类的杜进进举起望远镜朝铁塔观察,并在手机上用调查小程序记录下发现时间、地点、气候等信息。
“这些大鸟在铁塔上筑巢好几年了,就像邻居、朋友,时常落到田里找吃的,村里人也不撵,去年村民发现有只受伤的大鸟,还给送到了派出所。”计桥村村民崔德贵说。
东方白鹳是盐城著名的“高处居民”,和供电部门交往甚多。“我们日常巡线时,经常发现在输电铁塔筑巢安家的东方白鹳。”蒋卫兵是国网东台市供电公司员工,也是市观鸟协会理事,“最近我们在统计东台东方白鹳巢穴数量,汇报给观鸟协会后,他们再过来调查确认。”
4月8日至9日,大丰、盐都两地的电力员工在巡线过程中,救助了6只东方白鹳。“工人发现鸟窝里的巢材挂到带电部分上方,安全距离不足,最终采取转移安置方式,确保线路和东方白鹳的安全。”国网盐城供电公司党建部工作人员朱源说。
市观鸟协会理事长周晨曦介绍,他们2024年开始东方白鹳调查,当年发现在盐城安家育雏的东方白鹳有108巢,成功孵育离巢的东方白鹳幼鸟多达229只。今年3月调查至今,已发现163个东方白鹳繁殖巢穴,并为各巢初步建立数据库。
“这也是全市范围内单一重点鸟类的首次调查。”周晨曦说,计划通过三年的调查,详细了解东方白鹳在盐的繁殖种群数量及分布范围,同时对巢址选择、鸟巢特征和行为等进行调查,以掌握东方白鹳在盐城湿地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归巢重返诠释生态引力
“‘千伏安’居然飞回盐城了!”让朱源惊喜的是,2023年他们救助并放飞的东方白鹳“千伏安”,时隔两年又飞回盐城湿地。
当年5月,国网响水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巡线过程中,发现两只东方白鹳雏鸟,可是其“父母”不见踪影,其中一只就是“千伏安”。在国网盐城供电公司与盐城湿地博物园鸟类救助中心的联合救助下,“千伏安”健康成长,逐步具备野外生存的能力,同年7月成功放飞。
追踪环的监测数据显示,“千伏安”第一年基本在盐城本地或周边城市活动,随后离开江苏跨越鲁、津、辽、吉等省市,到达内蒙古自治区,冬天又南下直飞江西。令人意外的是,今年2月“千伏安”再度落脚盐城。
回归的不止“千伏安”。“有的在盐城周边活动,有的从盐城一路北上,其中有一只最近也飞回了盐城。”去年夏天,集中放归的7只东方白鹳,一直牵动着周晨曦的心绪。
这7只东方白鹳,均为在大丰、建湖、滨海等地输电铁塔附近陆续发现的,其中不少在获救时尚处于亚成阶段,不具备自主觅食能力。
经过工作人员两个多月悉心照顾,东方白鹳羽翼渐丰。经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市观鸟协会等多方专家现场观察、量体确认,认为具备放飞条件并成功将其放归野外。市观鸟协会工作人员给这批东方白鹳装上追踪环,记录飞行轨迹。
这些东方白鹳为什么会回归盐城?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主任、副教授张华彬表示,盐城通过生态修复、栖息地保护,与电网安全协同管理,形成“食物充足—巢址安全—繁殖稳定”的良性循环。东方白鹳的回归行为,不仅反映了其对盐城环境的适应性增强,也体现了当地生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数据赋能构建长效保护
4月16日,《2024—2025年盐城市遗产地越冬鸟类调查报告》正式发布,其中记录到东方白鹳449只,创历史新高。
更多的数据表明,盐城正逐步成为东方白鹳一个重要的繁殖地,逐步从其迁徙地变成常住地。目前,一些东方白鹳从“过客”变成“常住民”。
是候鸟还是留鸟?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科研监测部负责人张亚楠表示,这需要对东方白鹳的种群情况进行长期跟踪,深入分析繁殖后东方白鹳幼鸟的活动迁徙规律,才能确定是否有一年四季都在盐城栖息的东方白鹳留鸟,进而为该物种保护和潜在栖息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结果显示,东方白鹳的巢址选择直接关系繁育的成败,如果巢穴远离湿地和鱼塘,获取食物困难,会直接影响东方白鹳的产卵数和育雏,甚至导致幼鸟的死亡。
而在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例如大丰区沿海地区,8个高压线连着7个东方白鹳巢穴,说明东方白鹳选择的筑巢地点附近生态环境越好,越利于繁衍、产卵、育雏。
“东方白鹳调查是国家电网公益品牌‘候鸟生命线’的项目点之一。”朱源介绍,国网盐城供电公司积极探索“生态+电力”发展模式,将生态保护置于电网建设的前端,并联合多部门与众多社会团体构建了东方白鹳联合救助机制,至今已收容救助了近20只东方白鹳。
“我们利用大数据等构建起大型鸟类筑巢点预测模型,以电力大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铁塔位置、高度、历史筑巢以及周边5公里内用电情况,推断东方白鹳在单个点位筑巢的可能性,并对可能性较高的点位进行专项防护。利用这套系统,线路护鸟装置的利用率预计可提升70%。”国网盐城供电公司科技与数字化部工作人员宋彦秋介绍。
“希望借助精准的数据监测和科学规划,实施更加科学的保护,打造东方白鹳的理想家园,让更多的‘鸟界国宝’在这里安居。”周晨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