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从“含新量”跃升读懂中国出口“增量”密码

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3.5%。其中,出口15.31万亿元,增长7.3%。其中,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增长超两成,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增长12.7%。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兴产品“含新量”不断跃升,燃动中国出口增长新引擎。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当前,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中国智造”产品,正日益受到外国消费者追捧。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在汽车新车总销量中的占比达到40.9%,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华为折叠手机、小米骨传导耳机、影石Insta360全景相机、宇树人形机器人……不断涌现的“中国智造”也在全球声名鹊起。近年来,“质升”成为我国外贸发展最显著的标识。前7个月,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3%,占比60%,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智能家居、电动汽车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保持较高出口增速。上半年,自主品牌在高技术产品出口中的占比提升至32.4%,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制造业正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壁垒,在全球价值链中完成能级跃升,实现从“成本竞争”向“质量引领”的历史性跨越。这种转变不仅是简单的出口结构变化,更是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外在显现。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时指出,“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2025年以来,中国传统产业加速向“新”:在安徽合肥,借助数字化技术,智能工厂、零碳工厂持续赋能家电、装备产业深度转型;在江西贵溪,用好“铜都”优势,新研发的电子级氧化铜粉等产品,打破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改革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气象欣欣向荣。以“创新”破题,以“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方式创新”“工作机制创新”为着力点,为推动出口增长“加速跑”积蓄了强大力量。上半年,我国外贸经营主体数量创历史新高,实绩企业突破62.8万家,较去年同期净增4.3万家。广大外贸企业迎难而上、应变求新,前7个月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达65.4万家,近九成是民营企业。“中国智造”在产业链、产品竞争力和创新方面的综合优势,成为中国努力打破贸易壁垒、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制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支撑。

含“新”量正成为我国外贸出口“增量”的密码。今年以来,我国外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更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在“科技强省”江苏,围绕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步伐,实施多项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通过构建科技创新驱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方阵,打造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省域范例。前不久,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户借助中国国产大模型DeepSeek,成为“国际卖货达人”。他们对着镜头随意说几句话,再让AI根据商户需求生成脚本,就能制作出用多国语言介绍自家产品的带货视频。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创新而形成的“中国智造”浪潮,正促进中国产品以新的形象和新的接受度走向世界。

外贸是观察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也是传递中国发展理念的重要窗口。当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当创新发展的步伐越走越实,中国经济这艘航船定能穿越风浪,驶向更广阔的天地。(季宝干)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