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青春华章丨我苏青评:千年治水梦,一坝兴国运

【编者按】

千年水韵,润泽江苏。在这片因水而兴、依水而盛的土地上,治水的智慧始终与为民的初心交相辉映。一代代奋斗者以水为笔、以民为本,将安澜兴水、生态惠民的时代华章,深深写入江苏大地的壮阔图景。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复兴的伟业更需青春力量的接续奋斗,来自江苏的高中生们以画笔为媒,将千年治水智慧与新时代水利成就凝于尺素之间。

画卷之上,流淌的不仅是江河湖海的水脉,更是绵延千年的文脉;笔触之间,勾勒的不仅是巍峨大坝与纵横渠系,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与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他们以独特的观察和青春的笔触,生动展现了年轻一代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责任担当。这既是青春的宣言,也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开发区分校(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实验学校)高二3班 纪雨轩:

水,是生命之源。“治国必先治水”千年古训如钟声回荡在华夏苍穹,这天地间至刚至柔的存在,滋养文明亦能吞噬生灵,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永恒命题,交织着民族的苦难与辉煌,映照着国运的起落与兴衰。一部治水篇,其间奔流的不仅是江河万古,更是中华民族于磨难中奋起,在逆境中前行的那份深沉壮阔的爱国情怀。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毛泽东主席在《水调歌头·游咏》中的豪迈词章,在世纪之交化为现实,三峡大坝的巍峨身躯横直长江,不仅改变了江河的地理面貌,更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国运兴衰,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已成为当代中国国运昌盛的重要象征。三峡大坝建设过程中,凭借领先的百万立方米级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双线五级船闸,并打造出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巨型水轮发电机组,这一系列的宏伟工程无一不证明着我们有攻克无数世界级技术难题的魄力与能力,更标志着中国从水利大国迈向水利强国。

三峡工程是集体主义精神的时代丰碑。在长达十余年的建设期里,数万名建设者奋战一线,创造了无数感天动地的故事:地质工程师蒋养成在荒芜中堡岛上踏勘三年,为工程积累宝贵地质资料,总工程师郑守仁创造性提出“人造江底”方案,攻克60米水深截流世界难题;年近九旬的水电泰斗张光斗亲自爬上55米高脚手架,手摸混凝土表面确保工程质量。无论团队还是个人,他们都以“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品格,更是铸就了新时代的奇迹。正如这群建设者们所言:“我们建造的不仅是一座大坝,更是民族的脊梁。”

巍巍大坝锁住千里江涛,浩浩平湖映照盛世华章。三峡工程——这座矗立在长江上的世纪丰碑,不仅改变了江河面貌,更彰显了中国力量。这份中国力量也在启迪我们青年人,真正的强国之路既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也要有“慎终如始”的理性;既要追求当代发展,也要虑及子孙后代。这些用智慧和汗水铸就的丰碑,将永远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