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周军
日前,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了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测算结果。从测算结果看,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174.2,比2023年增长5.3%,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创新指数逐年上升,成为活力中国的鲜明轨迹,其中,不仅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飞跃。理工类毕业生占适龄人口比重指数连续三年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为国家科技创新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活水”;基础研究投入保持较快增长,越来越多的创新“策源地”不断涌现……从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到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保障,谋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人才与政策“双轮驱动”,是推动我国创新指数逐年提升的关键力量。这样的“厚积薄发”,同样体现在地方实践中。作为我国创新大省,江苏这些年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取得新成就。前不久,《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5》发布。《报告》显示,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保持全国第二,在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5个一级指标上,是唯一的所有指标得分均高于50分的省,创新能力全面均衡。这背后,离不开江苏持续强化创新型人才培育,充分发挥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优势资源,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既让科技人才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也让企业发展有各类人才支撑。持续的投入,正转化为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从全球首次观测到引力子激发,到成功研发全球首套多电极血管内消融设备……一项项首发、首创、首展不断涌现,彰显了江苏从“应用追赶”迈向“源头创新”的坚实脚步。
创新指数的提升,直观体现于创新成果的“井喷式”落地。最近,中国高铁以453公里的试验速度再次刷新纪录,成为“全球最快”;5G技术领跑世界,人工智能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天宫”巡天……今天的中国,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不断标注着科技自立自强的新高度。我国2024年创新产出指数8.1%的增速,是创新活力最直接的体现,见证了创新“含金量”的跃升。具体到江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指标持续位居全国前列,一系列重大原创成果竞相涌现,不断刷新着世界对“中国创造”的认知。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科技创新是“十五五”时期的“重头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持续保持并强化创新“加速度”至关重要。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深度谋创新、抓科技,科技竞争日趋“白热化”。不创新就是退步,慢创新也是退步。中国创新指数逐年提升,正是全国上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成果。新的征程上,尤须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让企业真正成为价值创造的主体,让人才培养更契合创新需求,让创新在提升经济“质感”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周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