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苏州:小文创何以撬动大产业

11月2日下午,为期3天的第十四届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圆满落幕。本届文博会展览总面积4.1万平方米,吸引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家展商参展,涵盖文博文创、文旅融合、数字创意、潮玩手办等多元板块。“君到苏州”市集汇聚200余家本地商户,涉及非遗、潮玩、咖啡、手作等品类,形成“全城联动、全域市集”的火热氛围。文博会期间,现场人潮涌动,3天入场观众超10万人次,“小文创”正成为撬动“大消费”的金杠杆。而通过创意、科技与文化的深度碰撞,苏州正在谱写以人文经济学引领产业未来发展的新篇章。

小文创拉动大消费,情绪价值点燃消费引擎

本届文博会上,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鸟毛绒文创补货两小时后再度售罄,锐兮文化首发的秋季新品苏州市花IP“富桂er”文创玩偶早早售罄;全国八座城市地铁文创联展、主题乐园沉浸展区成为亲子家庭“打卡胜地”。文博会最后一天,文博文创馆内南京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多个展区的大量展品逐渐售罄。中午12时许,陕西历史博物馆展位上只剩下几枚金属书签、两三个毛绒抱枕等总共不到十件展品,工作人员将其集中在中间的展台上,周围其他展台都空空如也。很快,这几件展品也各有其主。

“文创热”的背后,是人文经济学与情绪价值消费的双重驱动。Z世代不再满足于功能性购买,更愿为“情感共鸣”“文化认同”买单。本届文博会上,现场随处可见年轻人的身影,年轻消费者正成为文创消费生力军和主力军。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有些文创产品价格不菲,但年轻人在购买时往往毫不犹豫,不少热门文创产品刚一上架就被一抢而空。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每年文博会她都会“斥巨资”消费,本届文博会首日,她只逛了一个多小时,就花了2000多元。事实上,这种以情绪价值为核心的消费模式,正在重塑整个文化产业的商业逻辑。

“作为一名从业近20年的心理咨询师,我看到的不仅是市场的繁荣,更是一次集体心理的生动呈现。这股热潮背后,映射的是当代中国人心灵世界的深刻变迁与需求升级。”现任西交利物浦大学专职心理咨询师的应用心理学硕士闻锦玉说。她认为,“文创热”首先是一种经济基础之上的“精神审美”,体现出国人从生存到生活的精致化转向。“我们正在集体步入一个‘用心生活’的时代,期盼可以更有趣、更有品位、更有质量地生活。而文创产品,正是这个时代最亲切、最触手可及的载体。”其次,这可以看作一种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心理外化”,即人们在器物中寻找情感的共鸣与寄托。人的内心世界、复杂情绪往往难以用语言直接、完整地表达,但可以透过象征性的媒介得以投射、宣泄和整合。文创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类似的“心理容器”角色。每一件成功的文创,都不仅仅是商品的简单复制,它被注入了原始文物或文化IP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艺术美感以及集体情感。当消费者购买一个三星堆的青铜面具文创时,他购买的不仅是一个摆件,更是与上古神秘文明的一次精神连接,是对“天人合一”古老智慧的一种向往。此外,“文创热”也折射出一种现代性孤独中的“新社群联结”,即以兴趣为纽带的集体文化心理。在文博会的现场,素不相识的人们因为对同一件文创产品的欣赏而会心一笑。这一刻,大家因共同的兴趣爱好,共享着同一种情绪体验,形成了一种短暂的、却无比真实的“集体文化心理”。这种心理体验是一种新型的归属感,能为身处喧嚣都市中的个体,带来更坚实、更温暖的幸福感。

小文创激活大文化,创意产业加码城市竞争力

文创正成为激活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引擎,从文化魅力的挖掘到创意转化的落地,为城市竞争力注入持久动能。那些散落于城市肌理中的历史文脉、非遗技艺与本土风情,通过文创产品的巧思设计、沉浸式场景的构建得以重生。当苏绣纹样化作时尚配饰,当香溢满城的桂花IP衍生出多元文创矩阵……这些文创实践不仅让传统文化走进更多场景,以年轻化、生活化的形态融入大众生活,让城市文化魅力可触可感。

当文化创意与产业深度融合,便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竞争优势。文创园区聚集创新人才,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特色文创品牌成为城市名片,吸引人流与资本汇聚。这种“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化路径,既守护了城市的文化根脉,又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与品牌影响力,让城市在文化软实力的比拼中脱颖而出,实现从文化资源到竞争力的质变。

“创造力就是不断缔造新文化,苏州能将悠久历史、文化底蕴与创造力完美融合,不断传承文化,同时创造新文化,持续涌现的创新成果,这就是令人惊叹之处。”应邀参加2025苏州世界文创大会的世界创意经济之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说。早在2012年,霍金斯就曾出席首届苏州文博会,为这场文化盛会奠定了高规格、国际化的起点。他表示,首次到访苏州时,他就对这里园林、水巷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的景象印象深刻,此次造访,他更强烈地感受到苏州蓬勃发展的创业精神,商业活力与创意经济,这正是近年来最显著的变化。

像霍金斯一样,此次在苏州参加文创大会或文博会的各路大咖或参展商都对苏州的创新创意环境赞赏有加。他们中的不少人正在或期待在苏州这片热土上与这里的伙伴开拓事业新天地。总部在北京的左右艺术超市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汉等8个城市开设了16家门店。在苏州,他们选择潮人聚集地金地广场设点,收录艺术品牌58个、相关产品1200多种,让消费者在江南水乡不一样的“艺术视界”里体会艺术思想与实体建构的奇妙碰撞。他们还在相城区的青苔国际工业设计村设立了工作机构。在品牌相关负责人张大鹏看来,苏州这个城市特别好,因为它既有文化底蕴,同时又比较现代化,而且苏州本身就是一个大IP。而“左右艺术”有很多艺术家资源,双方结合,可以研发具有苏州特色、苏州格调的特色文创产品输出到全国,也让更多人了解一个充满活力的不一样的苏州。

小文创撬动大产业,苏州构建文化产业新生态

“从苏州创博会到苏州文博会的十四载,从旗艺和桑尚到龙泉禧里的成长,我们在蜕变,更是在坚守,我们从不缺席,我们皆以热忱相待。”文博会首日晚上,苏州龙泉禧里丝绸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秋停在微信朋友圈写下这样的感言。

如果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那么文博会这样的大型展会和活动就是连接创意、资本与市场的“立交桥”。在苏州文化产业的成长轨迹中,苏州文博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加速器”角色。而举办这样的大型活动是政府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统计数据显示,苏州全市现有上市文化企业41家,其中A股上市企业1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1家,境外上市企业4家。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41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单项冠军企业2家,省瞪羚企业11家、省潜在独角兽企业7家、省独角兽企业3家。此外,大禹集团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江苏省首家入选的民营企业),友谊时光等4家企业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欧瑞动漫等19家企业获评国家认定动漫企业,蜗牛数字等23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今年以来,为持续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原创内容生产等重点领域项目支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苏州对72个文化产业项目进行扶持,其中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类项目30个、鼓励原创内容生产类项目5个、贷款贴息类项目37个。新一轮文化旅游业发展扶持政策目前正在修订,旨在进一步提高政策扶持的精准度。

在《关于落实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扶持政策》等政策护航下,苏州文化产业“传统焕新”与“科技赋能”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一批扎根文化、面向市场的企业成为行业标杆。

在传统工艺创新领域,龙泉禧里将千年苏绣技艺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公司创始人团队深耕丝绸行业十余年,发现年轻消费者对传统丝绸制品的“老气”印象是市场拓展的痛点。为此,他们组建专业设计团队,从敦煌壁画、苏州园林等文化IP中汲取灵感,推出可拆卸式丝绸发圈、丝绸云肩等轻量化产品。在本届文博会上,龙泉禧里带来了为潮玩IP“拉布布”定制的丝绸云肩等丝绸文创产品。据悉,该公司目前已与故宫文创、泡泡玛特等20多个知名IP达成合作,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苏州工业园区若态科技有限公司则在细分领域走出特色之路。这家专注于动漫周边衍生产品及机器人高科技玩具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以“专注原创,天生不一样”为品牌宗旨,致力于“为全世界的人们提供有想象力、创造性的产品”。本届文博会上,该公司主要展出若来、若客两大品牌产品线,涵盖木质拼接玩具、国风盲盒、机械传动模型等经典系列,并呈现了原野小鹿等新IP产品。

包括上述企业在内的众多参展商在本届文博会上收获颇丰,他们对销售情况和品牌推广效果给予高度评价,感叹参展成果“超过预期”。现场就有超50家展商积极预约报名明年的文博会。

记者从组委会了解到,为进一步擦亮苏州“全球创意城市——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品牌,从本届文博会闭幕之日起,苏州将全面启动2026苏州世界文创大赛的筹备工作。大赛将设百万奖金,通过细分多个产业赛道,面向国内外从事文化创意设计、生产的个人和单位,广泛征集时尚前沿优秀作品,汇聚全球一流高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生产企业的专家评委团队,实现赛展联动、赛产共促,不断提升苏州文博会的国际化、前瞻性和影响力。

(苏报记者 王芬兰 张利刚 陶冠群)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