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十二地市 > 苏州 > 文旅 > 正文
60余名专家学者相聚张家港,深入探讨长江流域的曲艺类非遗文化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晓安)10月21日,由中国文联指导,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明清以来曲艺音乐在长江流域的传播衍化”研讨会在苏州张家港举行。来自中国文联、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大学、南开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宁师范大学、江苏省文联、江苏省曲协等机关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的有关高校教授与业内专家领导60余人,围绕长江流域的曲艺类非遗文化开展深入交流探讨。

长久以来,长江流域沿岸孕育产生了众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根相同,脉相连,交互相生,成就长江文明,其中曲艺艺术即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本次研讨会以明清以来的曲艺音乐为切入点,就长江流域历史和现在流行的长江曲艺艺术进行梳理,探讨长江流域曲艺艺术展示出来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特征。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秦序表示:“多元融合是中华文明(包括音乐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开放包容、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就像多声部多乐器合奏的交响乐一样,多样一体和一体多样的交织、衍化、传播,是悠久辉煌的中华音乐文化长河高潮迭起、持续辉煌奔流的重要条件。”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谈欣教授认为:“明清俗曲是重要的民间艺术样式,具有京津和苏鲁双文化中心的分布特点,通过跨学科理念的研究,建立长江流域曲艺音乐数据库,并运用地理信息工程中的GIS手段进行分析,从空间转向的视角进行探究,得出江苏是长江流域市井文化发展中心的论断。”

南宁师范大学副教授申婷则从广西独有曲种广西文场的视角提出:“当前,广西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文场传承环境、传承方式与传承效果方面的研究,清楚认识其存在的观众群缩减、传承者不足、传承艰难、保护效果不好以及经济收入有限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并采取措施来提高广西文场传承与保护的质量和效率。”

现场,与会专家围绕不同角度,深入挖掘弘扬长江曲艺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特色,深刻阐述长江文化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图片来源:张家港市融媒体中心邢彬 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