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对话”历史文化遗产,“看见”中华文明之美

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引广大文物工作者守正创新、开拓进取,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我国文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获得新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发掘、保护、传承好历史文物,探源、阐释、利用好文化遗产,在对文明历史的深情回望中呈现文明之美,在与文化遗产的深度对话中激扬自信力量,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绽放新光彩,中华文明“典”亮未来、照耀新征程。

与文化遗产“对话”,探寻中华文明之源,砥砺民族精神之魂。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56项世界遗产、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推进8800多项考古发掘项目;良渚、石峁、二里头等遗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致远舰”“经远舰”“定远舰”等水下考古陆续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是“定格”的历史遗存,承载着中华文明进步的记忆。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穿越时空与文化遗产“对话”,梳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历史脉络,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有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提振筑梦“精气神”。

让历史文物“说话”,讲好中国发展故事,呈现东方文明之美。文物是“活着”的文化瑰宝,刻印着社会发展的时代轨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我们要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国民提供精神滋养,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从《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传统文化节目频频“破圈”,到考古盲盒、文创雪糕等文创产品广受欢迎,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动”起来……“听见”中国故事,“看见”文明之美,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汇入新时代澎湃向前的洪流。

续文明互鉴“佳话”,展现中国开放姿态,共享人类文明成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文物进出境展览达500余项,赴沙特等24个国家实施44项联合考古项目,大运河、长城保护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我国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旗帜鲜明地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化文物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之美“圈粉”无数,中华文明流光溢彩,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续写着美美与共的文明佳话。(包娇娇)

(编辑 高霞)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