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E路守鹤·鹤之友丨陈国远:“27年,我用镜头送它们,又迎它们回家”





清晨6点,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未来得及结出暑气。晨风钻进密密匝匝的芦苇荡,换来几声细微却清亮的鹤鸣。陈国远轻声立好脚架,迅速调好角度,镜头框出青翠中的一抹羽白,定格下丹顶鹤与其漫漶水间的倒影。



陈国远是保护区资源管理与保护科的副科长,今年是他在这里工作的第27个年头。一辆裹满尘泥的皮卡,一架迷彩双筒望远镜,几台型号不一的相机,无数次陪他走过荒无人迹的泥地浅滩。“核心区占地30余万亩,是丹顶鹤等野生珍禽的主要栖息地,我们每天都要分队、分路线开展区域巡查。”


陈国远/摄

陈国远/摄


保护区离市区100多里地,即使结束了日常工作,陈国远也总在保护区里待着。望着眼前不可多见的湿地奇境,他想把这些景色一一记录,索性拿起相机,走到哪拍到哪。

在他的镜头里,隐于诗词的鹤影有了具象呈现。晚霞的红浸染了鹤的飞羽,引着诗情直至碧霄;红蓼携风立在滩头,随着鹤步惊扰霜露;漫天飞雪连出天地幕布,素衣群鹤展翅共舞……多张经典之作出自他手,他也成了小有名气的拍鸟人。


陈国远/摄

陈国远/摄


进保护区前,陈国远曾是射阳县的一名兽医。1989年春天,保护区工作人员带着两枚鹤卵找到了他。“当时徐秀娟刚牺牲不久,没人知道怎么孵化小鹤,想找我帮忙。”从未接触过丹顶鹤的陈国远本想拒绝,但感受到纸箱内的鹤卵尚有温度,他小心擦去表面脏污,决定试一试。“只能照孵化家禽的方法做个保温箱,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孵化第5天,一枚鹤卵没有生命迹象,受精失败。孵化第17天,另一枚鹤卵出现裂纹,小鹤成功破壳。“刚出生的鹤不会吃东西,从早到晚不停地叫。”陈国远担心箱内温度不够,在底部铺了一层棉花,又寻来适口小虫,用筷子挑起喂给小鹤。吃饱穿暖后,小鹤认可了眼前的新“爸爸”。

“那段时间我走到哪小鹤跟到哪,拍拍它的背,它就用脑袋蹭我。”陈国远常和小鹤玩“捉迷藏”,躲在暗处用声音引它,看它探着头走过来。他也常充当小鹤和家猫间的“说客”,拉开气势汹汹要与对方缠斗的小家伙。“小鹤一个月大的时候被接了回去,没几年保护区问我想不想过去工作,想到每天和小鹤相处也很有意思,我就答应了。”


陈国远/摄

陈国远/摄


从鸟类繁育中心到资源管理与保护科,陈国远调过岗,却不曾离开丹顶鹤身旁。每年深秋,他几乎都是第一批发现野生丹顶鹤的人。“每年年初,我用镜头送它们走,年尾,又迎它们回家。”核心区的浅水草甸是丹顶鹤最爱的落脚地,成片疯长的芦苇菖蒲已被陈国远等工作人员集中清理,早早投放的小鱼小虾也长到了合适大小,成了为它们准备的“见面礼”。


陈国远/摄

陈国远/摄


此时,也到了群鸟最佳拍摄季节。“丹顶鹤警觉性很高,人只能站在200米开外,一靠近就会立刻离开。”距离限制对陈国远而言不是难事,数十年巡查经历让他凭模糊轮廓便能分辨不同鸟类,即使隔着雾气,也能在数百米外发现丹顶鹤的踪迹。“不少人会把白鹳认成丹顶鹤,大小和羽色都相似,但白鹳起飞时嘴呈钩形,丹顶鹤是头和身子呈一条直线。”


陈国远/摄

陈国远/摄


除外形外,陈国远还能凭借丹顶鹤的起势预判动作,抓拍精彩瞬间。“比如两只雄鹤单独一起的时候,看似漫不经心各走各的,也许下一秒就会向对方冲过去,昂头展翅像斗舞一样。”拍摄时,他基本不下车,相机架在车窗沿边,静静等待远处的丹顶鹤。“一只鹤鸣叫后,周围的鹤都会附和,不论是鸣叫还是跳舞前,都有相应起势动作。”



丹顶鹤不是陈国远镜头中的唯一主角。与伴侣分食的普通燕鸥交错着深叉状尾巴,被称为“黑面舞者”的黑脸琵鹭躲在芦荡间嬉戏打闹,夕阳下觅食的勺嘴鹬踩着浅滩上的细碎霞光,身附芦杆哺育幼雏的震旦鸦雀可爱小巧……他细心收集这些珍稀生灵的生活图景,点染成沿海湿地的美丽长卷。

“保护区现在发现了418种鸟,我拍到105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它们都拍到,给保护区留影像资料,对未来的保护和研究工作都有用。”去年冬天,陈国远开了一场视频直播。他驾车行进在无人的小路上,拍摄机器被固定在车窗外,群鸟在水天相接处盘旋游弋,不时从他镜头前掠过,留下几声鸣啼,和着他的目光,久久于碧空回响。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柏丽娟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