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老物”变“新景”,南京工业遗产焕发新活力

12月15日起,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以“云聚金陵”的方式邀请了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市长和致力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实践者,共同探讨释放这些人类“瑰宝”的历史文化价值,让“老物”在改造与保护中焕发新的活力。

园博园

园博园

工业“锈带”华丽转身

园博园绽放新光彩

2021南京名城会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和衷共济:共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未来”特别对话在江苏园博园举办。来自全球的历史文化名城市长和嘉宾通过“云连线”的方式,也认识了江苏园博园。在得知一年前它还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废弃矿山后,嘉宾们纷纷赞叹极美南京在“活化”工业遗产方面做出了样板。

园博园今昔对比

园博园今昔对比

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的江苏园博园,实现了生态修复与工业遗存的结合,成为文旅融合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IP,也是华东地区工业遗址改造的人文示范基地。走进江苏园博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烟囱和水泥厂的厂房。一排排厂房“变身”成了园艺展馆、咖啡馆、动漫屋……

据悉,园博园本着“城市双修”的理念,即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对原有的废弃水泥厂、矿坑等工业遗存进行保护利用,对城市山体进行生态修复、更新织补和景观再造。矿坑中营造云池梦谷,泥潭里建成时光艺谷,拉矿的火车变成了观光列车,残破的投料口变成了空中咖啡馆……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原本开发过度的生态系统全面恢复成具有多层次生态系统的都市地景奇观。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刘青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像这样开采了近百年的矿坑,曾经对环境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打造成园博园一方面是工业遗迹保护利用,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过去环境被破坏的地方进行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园博园总设计师——中国古建筑研究专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陈薇看来,园博园修复的不只是地貌的伤痕,更是文化的记忆,精彩展现出江苏园林文化的地域特色和传承创新。“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依据古代山水画布局和南高北低的地形特点,陈薇教授及其团队提出“高远、深远、平远”的景观立意。结合场地条件,将展园划分为宁镇、徐宿、江南、淮扬及沿海五个片区。集合13市的地理人文特点和传统园林文化进行规划布局,既呈洋洋整体大观、又有互见借景之势,打造风格迥异又浑然一体的江苏精品园林群落,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美美与共。

时代印记焕发新生

成为南京“跑起来”的新力量

谈起园区的“华丽转身”,江苏园博园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箬梅表示,园博园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采用了“能保则保、能用尽用”的原则,最大限度保留了历史工业遗存。

“这些工业遗产是南京城市工业文明的时代印记,也是这座城市的特殊肌理与内涵。在园博园经常有游客看见这些水泥厂生产设备后感叹那段岁月,可见工业遗产对于城市记忆也是非常重要的。园博园所做的就是让历史痕迹在被保护的前提下,焕发出新的光彩,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汤箬梅告诉记者。

园博园

园博园

在刘青昊看来,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在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城市的开发建设要做好工业遗产的功能置换。比如,江苏园博园利用矿坑建造起了植物园、主题酒店以及舞台剧场。每到夜幕降临时,还利用灯光艺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依旧充满活力的景观。文化、历史是城市内在生命力。保留具有价值的文化历史遗迹,与在地文化充分结合,活化更新,赋予这些传统资源以现代生命力,是园博园在持续打造文旅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环节。

与园博园相似,“南京9424电影工园”是西善桥街道综合矿坑、老工业遗存等资源,探索梅钢转型破局的实践。南京西善桥街道影视文旅中心负责人郑磊告诉记者,到2023年梅山矿区将提前实现全面关停,地下500米的矿坑、逾5万平方米的老厂房和一大批老工业设备将作为工业遗产保留下来,利用现有的生态资源,将打造成一片含电影工业园、展览馆在内的942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同时,结合分布片区内的其他传统文化小品陈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等景观,完成以可看可赏可品为代表的实物文旅地标及文化营造。

近年来,南京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改革实践,有效激发了多方动力,实现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和城市开发建设“双赢”的局面。南京老山东麓废弃矿坑“变身”生态酒店、幕府山白云石矿“变身”城北“绿肺”、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每一处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都有利于更好提升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彰显城市特色。

工业遗产成时尚地标

独特文旅IP赋能城市文化

不只是在南京,放眼全国,乃至全球,越来越多的城市注重充分挖掘利用工业遗产,打造时尚地标,打造独特文旅IP。陈薇和刘青昊都表示,让"老面孔"焕发"新活力",在保护好工业遗产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深度挖掘其工业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新旧动能转化、历史文化教育、文旅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工业遗产不仅"活起来",还能长久地"火下去"。

事实上,工业遗产也属于文化遗产。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前主席郭旃说,世界遗产中对文化遗产的定义包括史迹、建筑群、遗址三大类,工业遗产和风景名胜区、农业遗产、灌溉遗产、军堡遗产、记忆遗产、国家A级景区等同列其中。此次名城会期间,上合组织也积极与南京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交流。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在致辞中表示,上合组织成员国本着相互信任、平等对话、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每年都共同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开展实际的工作,研究和保护上合组织地区的文化遗产,上合组织国家中有超过143处遗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名录,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加。

其副秘书长卓农·谢拉利则以上合组织八大奇迹项目为例,阐述上合组织成员国深化在音乐、戏剧和美术、文学、电影领域合作。卓农·谢拉利对南京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上做出的成绩表示赞叹。他说,南京与德国、美国、英国这些老牌工业国家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相比丝毫不逊色,都是找出了一条以旅游开发为导向,通过区域发展、城市更新的方式,赋予废弃工厂新的生命,将其改造为工业景观、遗址公园、博物馆、工业小镇、主题公园等,通过产业导入、文化创意、活动体验形成独特的工业旅游。

让湮没的再现眼前,让朽残的重获生机,现代化典范城市南京在保护工业遗产,讲好中国工业化故事方面踏实前行。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丽华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