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每年年底召开的这个会议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也是世界读懂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作为党的二十大以来的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如何总结今年经济工作?2023年中国经济怎么干,会议又传递出哪些重要信号呢?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并对2023年中国经济怎么干作出重要部署。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 郭丽岩: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这个时点召开这样重要的一次会议,全面系统布置2023年的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释放内需的潜力和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从而确保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会议。也是向世界传递一个信号,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趋势没有变。我们的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大。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张明:今年这个会议尤其重要,它是二十大之后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是对明年一年工作的布置,也是对未来五年总体工作的一个前瞻性规划。
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这一年,新冠疫情叠加百年未有之变局,世界经济迈入高通胀、低增长阶段。从国内来看,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也持续显现。
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充分肯定2022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指出,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 郭丽岩:复盘2022年,我们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更好地结合跨周期调节和逆周期调节相关工作,像宏观总量政策、产业政策、微观政策,还有结构政策、社会政策形成合力,从而使得经济能够展现稳步恢复、回稳向上的运行态势。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究其原因还是坚持党中央集中领导,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凝神聚力,步调一致,团结一致向前看,所以才能够克服那么多超预期因素的冲击。
这次会议是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背景下召开的。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也给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不确定性。会议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同时也明确指出,明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给大家加油鼓劲。而过去5年和新时代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正是我们的底气。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 郭丽岩:我们看待整个经济运行,既要看到当前的形,也要看到未来的势。既要看到当前这几年,还要看到过往几年取得的成绩,攻坚克难走过的路。这次系统回顾了过往的五年,在应对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一些超预期的风险挑战过程中,我们攻坚克难所取得的成绩,也展望了十年来脱贫攻坚,完成全面小康取得的经济治理成效,目的就是为了凝聚共识,坚定信心,步调一致,团结一致,增强整个市场主体的信心,稳定市场主体的预期。
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作出重要部署,深入阐述了明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其中“稳”再次成为关键词。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 郭丽岩:这次经济工作会更加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到突出位置,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为此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不搞大水漫灌的强刺激,要针对实体经济的需求,尤其像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需求进行精准滴灌,加大精准支撑力度,也要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使得政策能够形成合力。
怎样确保实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会议从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等五个方面提出政策要求。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张明:这几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包括二十大报告都提到要有系统观念,要有系统观念就是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是要综合起来,综合资源来解决一系列问题,涉及多个政策,协同发力的意思就是这些政策之间要形成合力。
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和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提升效能”相比,“加力提效”意味着相关政策力度将更大。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张明:今年关于财政政策的表述和去年有一些区别,叫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要提高财政政策的效力,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就是说财政刺激力度要保持。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并强调,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张明:这就是说货币政策可能更多的是结构性货币政策,要定向向这三个领域输送更多的资金。中国经济经过这几十年高速成长,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也暴露了一些结构性问题,比如像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所以可以看到结构性货币政策恰好就是帮助修补一些比较薄弱的环节,把短板给补起来,这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会议同时要求,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 郭丽岩:在产业政策方面,这次突出强调要做好发展和安全之间的统筹,尤其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对于关键环节,核心零部件环节“卡脖子”的技术要集中攻关发力,提升自主可控的保障能力。这次的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专门强调在就业方面,针对像大学生等青年人群精准帮扶,就业保障要做到位。这也是以问题为导向,因为2023年,大学生毕业的数量仍然保持着历史上相对较高的规模,所以2023年稳定大学生群体就业也是尤为重要的,与此同时,在医疗资源下沉,养老保障方面也是做了进一步的工作和部署,这一系列都体现的是兜牢民生底线。
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还有很多,会议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要更好统筹的要求,包括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要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要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要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 郭丽岩:这六个方面更好统筹,体现党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来全面领导经济工作,比如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方面要持续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提升质量效益;另一个方面要确保宏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尤其是把稳增长放在突出的位置,要更加科学辩证地处理好量跟质的关系,也体现了党中央对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
2023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如何做好这一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并从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以及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部署。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 郭丽岩:展望202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体现的就是要把扩大内需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激发内需潜力跟活力;另一方面还要从供给侧入手,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堵点和卡点。与此同时这个主要任务也结合了深化改革开放来进行全局布局,包括这次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在运行中碰到的一些困难,要排忧解难,坚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还有一个方面就是高水平开放。
五方面主要任务中,既关注了需求侧活力的释放,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化,以及深化改革开放形成的合力,同时还强调,要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 郭丽岩:因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所以把增长放到突出位置,稳定增长在合理区间的同时,关键还要把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放到相当的高度,包括房地产领域相关的一些金融风险化解,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房地产产业适应新的发展模式平稳过渡等等,都是这次工作会议当中着力布置的一些工作要点。
有了经济工作的路线图,关键还在于落实。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张明:这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布局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蓝图,扩张性的政策有,监管政策调整有,改革创新有,短期中期长期的很多政策三管齐下,对于稳住大家的预期和信心很有帮助。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回首过去一路走来的奋斗历程,中国一直有迎难而上、爬坡过坎的能力。今后,不管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作出部署,定下主要任务。如何更好地理解这些重点工作的深意,以及它们传递出的重要信号,今后的节目中我们将继续进行深入解读。
制片人丨黄洁
主编丨喻晓轩
编辑丨屠志娟
摄像丨付鹏
配音丨姚宇军
责编丨温娜 时瑶
剪辑丨邢永跃 佟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