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长三角遇上大湾区|在南京,来一场双向奔赴

4月24、25日,由江苏省委网信办和省广电总台联合主办的“长三角遇上大湾区”融媒新闻行动网络主题采访团走进南京,探访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紫金山实验室、南京城墙博物馆以及联动共治苏皖乌江站,全方位感受南京创新与发展并进、文化与科技同行的城市底蕴。



生物医药产业是南京重点打造的先导产业集群之一,也是南京建设产业强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

24日上午,采访团一行踏入南京生物医药谷。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国有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打造“6+3”技术服务体系,涵盖基因测序、质谱分析、大数据应用等六大技术中心,并提供三项专业技术服务,为产业创新筑牢根基。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南京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呈现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在2024年之前,我们跟大湾区之间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上下游的企业合作。2024年之后,我们成立了首个高校生物药区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和很多粤港澳的大学进行项目联动”。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清瑶介绍道,“比如说,很多高校的老师想要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我们这边就可以提供配套资金和技术帮助,让项目进行高效转化。”



科创合作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这一领域同样积极拓展。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郜军表示:“我们和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院校,以产业的真需求作为研究生的培养课题,实行双导师,按照项目制联合培养了近百名的研究生。”

据悉,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等院校紧密携手,围绕前沿科学技术,包括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量子科技,以及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联合实施了一批联合研发的创新项目,目前为止已有16个项目正式实施,为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未来我们也将着力推动长三角区域和大湾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推进跨区域、跨领域的协同攻关和创新合作。”郜军满怀信心地说道。



带着对科技创新前沿成果的期待,采访团又将目光聚焦到了紫金山实验室。作为南京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最强大脑”,自成立以来,紫金山实验室围绕助力网络强国战略和数字中国战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真的感受到‘不明觉厉’!”央视网记者顾津溶在参观后不禁感慨道,“紫金山实验室在不断地探索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成果。在了解到内生安全和6G网络的应用场景后,我对未来的生活产生了新的向往。”

24日下午,采访团来到了南京城墙博物馆。这座与城墙紧密相依的建筑,如同一座时光桥梁,连接着南京的过去与现在,更承载着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城墙博物馆建筑以“呈墙”为理念,与城墙本体浑然一体。外墙夹丝玻璃倒映着中华门瓮城,新老建筑交相辉映,尽显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美。

馆内,一块“刘德华”城砖吸引了记者们的注意。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马麟向记者们介绍道,“这块城砖产地在明代瑞州府上高县,上面刻着‘总甲黄原亨 甲首刘德华 窑匠晏文叁 造砖人夫刘德华,说明他个既是一个实操者,也是一个技术指导工人。目前,在南京城墙上已经发现了16块有‘刘德华’名字的石砖。”

“刘德华是我们香港四大天王之一,刚好和我们香港星光大道手印上的刘德华是一样的,就有一种穿越时空,原来600年前刘德华在这里建城墙的神奇的感觉。”来自香港橙新闻的编辑唐小茜笑着说道。



南京市乌江社区与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一衣带水,仅一桥之隔,特殊的地缘让两地居民居住交织、往来频繁,经济社会活动紧密相连。然而,行政区划的差异,让群众在办理业务时“南奔北走”。

跨省“政务+警务”,乌江如何做?

25日上午,采访团苏皖乌江站,感受这片毗邻安徽土地上基层治理的创新脉动。



走进工作站,深度融合、联动共治的画面映入眼帘。力量融合上,5个专区分工明确,“7×24小时”实体化运行,“1+2+5+10+X”人员架构高效协同;机制融通方面,“四统四联”机制打破多头分散,实现扁平一体管理。

据了解,桥林街道依托苏皖乌江站打造便民服务中心乌江分中心,下沉73项政务及51项帮代办事项,完善“全天候”服务模式,精准破解群众办事难题;设置跨省通办专窗,梳理20余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构建“互联网+窗口”异地办理新模式。



桥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刘晓庆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道:“原先居住在桥林街道乌江片区的安徽户籍老百姓,若想要办理参保业务,一来一回至少需要2个小时时间,现在来到这个工作站,仅仅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办。”这直观地展现了工作站带来的巨大便利。



安徽广电新媒体中心记者高梁小雨对此深有感触:“今天来到这个可联动共治站点就让我眼前一亮。像这种公安政务跨省联网办理,为老百姓处理事务其实也比较少见。刚刚听这里的居民说,以前处理这种事务可能要‘跨省跑断腿’,而如今一个窗口十分钟就能搞定。我觉得这样的两省共治,其实就是长三角一体化的生动实践,也是为这里的居民带来了实打实的变化。”



此次“长三角遇上大湾区”融媒新闻行动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南京这座城市的多元魅力。未来,南京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协同共进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国发展大局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