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王玉星
在南京玄武湖,鼓声阵阵,挥桨激浪,一支支龙舟队同湖竞渡,岸上观众欢呼加油声此起彼伏;在连云港连云区,市民们画彩蛋、包粽子,孩子们还体验“射五毒虫”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在宿迁泗洪,沐兰汤洗手、点朱砂启智、系五彩绳祈福、亲手制作香囊等亲子互动项目火热……随着端午的临近,江苏各地赛龙舟、包粽子、佩香囊等传统民俗活动精彩亮相,增添了节日的文化氛围,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从江苏一域看全国,端午氛围感“拉满”,各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传承千年文化习俗,映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旺盛活力。
南京玄武湖,龙舟竞渡迎端午,图源视觉中国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承载着多样且厚重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千载而历久弥新。不论是龙舟节、天中节,还是端阳节、浴兰节、诗人节,从端午节的众多别名可以看出,经过岁月的沉淀,这一古老节日被赋予了多重意义,体现着人们对自然、生命、家国情怀的认知与追求。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蕴,推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的节庆活动,有助于中华儿女真切感受文化力量,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对于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为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刚毅,“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高尚品格……每逢端午,人们仿佛总是能穿越时空,遇见屈原这位行吟泽畔的大文豪。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我们纪念2000多年前的爱国者屈原,就是为了忆念其伟大、传承其精神,筑牢民族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为更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我们每一次庆祝传统节日,都是在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使其在时间长河的洗礼中,不断闪耀新的光芒。人们采叶裹粽、悬挂艾草、饮雄黄酒、戴五彩线,寄托着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心愿;人们争旗鼓、赛龙舟,传递着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朴素情感……在端午节,尽管地域不同,但节日活动特色纷呈,映照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今天的中国,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月下穿针乞巧、重阳赏菊登高,一个个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真正激活了蕴藏在节日中的文化基因,不断为人们提供着更多心灵滋养与精神力量。
习俗因传承而深入人心,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传统节日是文化瑰宝,蕴藏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中华文化的共同底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过好传统佳节、品味端午文化,本身就是在塑造我们的文化认同。又是一年端午至,创新方式、丰富形式、有效传承,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融汇文化传统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把端午氛围感“拉满”,让传统节日绽放时代“新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王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