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修复”,旨在强调优先恢复湿地的迫切需要,并呼吁采取措施,恢复和复原退化的湿地。
天空湛蓝如洗,湖水碧波荡漾,鸟鸣声声入耳、鹭鸟成群嬉戏……万物葱茏之中,大自然的气息令人沉醉。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湿地是地球景观的静脉,是生命繁衍的动脉。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部分湿地资源被不合理的改造和利用,随之而来的是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大自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湿地保护刻不容缓。
为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我们从未停步。这十年,全国各地积极推进湿地生态修复: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探索出一条“依靠湿地,治理湿地”的湿地保护和修复之路;湖北神农架实施湿地生态移民搬迁,再现7万亩的湿地、草甸的生机活力;山东通过退渔还湖等措施,积极推进湿地生态修复……2012年以来,中国新增和修复湿地80余万公顷。截至目前,我国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拥有901个国家湿地公园、600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13个国际湿地城市,全国湿地保护率达52.65%。原来枯萎的红树林成为亮丽的生态旅游名片,从前的污水横流之地成为人们旅游悠闲、自然观光的好去处。大美湿地,为人们带来更多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
“湿”意盎然,离不开“红线”的制约。从制定出台湿地保护法构筑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到批准发布《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为保护湿地指明了目标方向,再到构建湿地保护“分级管理”体系、湿地调查监测体系……一系列科学举措,为有效构筑湿地保护防线提供可靠坚实保障。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去年举办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又新增7个“国际湿地城市”。截至目前,中国共有13个“国际湿地城市”,数量居各国第一。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共赢,中国始终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肩负并彰显大国担当。面向未来,中国必将同各方一道,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携手推进全球环境治理保护,为建设美丽清洁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春山可望,未来可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越来越美丽的湿地,正润泽中国、惠及世界。不妨让我们携手出发,秉持生态文明理念,汇聚湿地保护的强大合力,共绘大美湿地,共享生态福祉。(丁一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