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地评线】紫金e评:文化润心,传承育人

今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与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方寸遗存浓缩博大文明。一件件文物里浓缩的深厚中华文化底蕴,吸引着人们持续走进博物馆。

伴随技术飞速发展,博物馆发展搭上了数字快车,插上了共享翅膀。在裸眼3D、全息投影展示、VR虚拟现实、体感互动等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与共享、增强公众互动性和体验感、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前沿科技与传统文化在博物馆上实现了深度的融合。如今,博物馆展现魅力不再囿于地域时空,数字博物馆跑出加速度,足不出户就能“云逛展”;文物藏品不再是橱窗里冷冰冰的物件,动起来、活起来、潮起来,让人们“触手可及”。

在公众与博物馆的“双向奔赴”中,博物馆不再是单纯展示文物,更倾向于营造一个历史文化语境去诠释文物和其背后的故事,让文物“开口说话”“鲜活可触”。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乐于走进博物馆,“看展式社交”已成为年轻人喜爱的社交方式之一。相应地,博物馆也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语言”,用大众更易于接受、理解的方式讲述文物故事,让“打卡”博物馆逐渐成为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借由博物馆,今天的年轻人依然能够与宏大的历史脉络同频共振。

文物是凝固的历史,但不是尘封的古董。博物馆的存在让中华文明可知可感。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今年3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建设工作,遴选产生了包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等在内的20个协同研究机构,致力推动革命文物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融合发展。用历史文物讲活思政课道理,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学生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我国博物馆大多是历史类博物馆,藏品历史跨度大,形态丰富多样,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物证。通过扎实深入的学术研究,把文物蕴含的多重价值内涵充分挖掘出来,面向社会公众加以系统阐释,不仅可以达到以物证史、以物说史、以物释史的目的,而且能够起到以史明理、以史育人、以史启智的重要作用,提升全社会审美情趣。博物馆文史研究是博物馆建设发展永续的源头活水和根本动力。譬如,湖南博物院已协同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江海博物馆致力于教育与研究,传承张謇博物馆思想……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展学术研究,为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

保护与传承,让宝贵文物得以历经岁月洗礼流传至今;加强藏品研究,促进馆藏转化为独特而重要的展览资源,让文物“活起来”;转化与发展,让文物真正“火起来”;发掘有特色的表达、找到有共鸣的视角、展现有深度的思考,让传统与现代“美美与共”。我们期待,在博物馆教育与研究职能的充分发挥下,将会有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从珍贵文物中汲取精神滋养,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厚度。(李伊祺)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