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运河宝藏里读中国|运河旁的废弃老粮仓,成了文旅打卡新地标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6月23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跟随“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网络主题采访团,来到宿迁大运河风光带。大运河贯穿宿迁,上个世纪运河上水务繁忙,沿河建设的老粮仓承载着仓储重任。如果随着时代发展老百姓再也不必担心吃不饱了,老粮库中没了粮食,在新的时代它们仍在大运河沿线闪闪发光。

“创作这本书的灵感来自我的侄儿……”,一行来到运河玖库贰库的玖库书屋中,一场新书发布会正在进行。书屋装修古朴,摆放着各类书籍上,台阶上零散坐着些读者,听台上作家讲述自己的创作故事。宿豫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孟凯介绍,这样的新书发布会,每周都会有几次。

走近隔壁的水之美术馆,里面正举办“千年运河幸福宿豫”摄影作品展,除了当代作品外,里面还展示有上个世纪的老相机与它们记录下的画面。“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前几代人生活条件还是比较差的,是他们的不懈奋斗才有了今天。”孟凯说,希望年轻人通过这些照片了解当时的情况,珍惜现在。除了书屋和美术馆外,曾经的老粮库们还被改造成了体育馆、酒店、餐厅等等,成为了休闲娱乐社区。

近年来,宿豫区对总占地面积约90亩的8栋老粮库和1幢老骆运库房进行了综合改造,老粮库也正式更名为中运河老粮库文化创意产业园。“这片传统工业区是一部分宿迁人过去的生活回忆,我们把原有场景适度保存下来,同时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巧妙地保留当时粮库的风格。”在保护中传承,宿豫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孟凯表示,保护老粮库就是在保护宿豫人对大运河的乡愁记忆。

老粮库的新生,是宿迁宿豫区打造运河风光带上的小小缩影,近年来,宿豫区围绕省委、市委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要求,在生态修复、挖掘保护、项目推进、精塑品牌等工作上取得了积极成效。

随着综合改造工程完成,这里逐渐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气,运河玖库逐渐成为了远近市民休闲娱乐、散心徒步的新选择,老粮库在新的时代迎来了“新生”。

夜幕降临,大运河边的街上人影流动,在中央舞台上,乐团演奏起了流行音乐,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围观。街边有许多小摊,灯光与歌声交错中,也有不少人选择坐下来喝一杯。

历经沧桑的老粮仓如今储存的是“文化粮食”,大运河在新时代的故事仍在继续……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