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农”墨重彩绘就农业强国新图景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规划》明确了农业强国的建设目标,更从粮食安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维度提出系统性方案,勾勒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为统领“三农”工作的战略总纲,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把各项举措落实落细,凝聚起亿万农民奋进的力量,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以“严守红线”锚定“命脉坐标”,让“关键招”成为“制胜棋”,筑牢农业强国“坚实根基”。《规划》指出,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筑牢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物质基础。食为政首,地为粮本。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如今的中国,粮食产量首次站上1.4万亿斤新台阶,彰显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决心与成就。但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没有变,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没有变,耕地保护建设的任务没有减轻。一方面,要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守护耕地红线,在保有耕地数量同时,分区分类、因地制宜,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水平;另一方面,以制度化的“党政同责”压实“米袋子”保供责任,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储备调控,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以“创新引擎”驱动“科技赋能”,让“黑科技”成为“新农具”,解锁乡村振兴“关键密钥”。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下,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力,打造以“高科技”为支撑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增长极,是增强我国农业现代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在江苏淮安,搭载高精度摄像头的农业无人机10分钟便可生成苗情、墒情、病虫草害监测报告,完成百亩田块的巡查任务;在河南周口,农户用手机APP远程操控着喷灌设备,手机成为“新农具”;在海南三亚,基因编辑技术将育种周期缩短三分之二,大豆亩产提升15%。要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瞄准生物育种、智能农机、数字农业,促进农业向“机械化”“规模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让科技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以“产业融合”深耕“资源沃土”,让“土特产”成为“香饽饽”,激活共建共享“内生动力”。《规划》指出,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开辟价值蓝海。云南普洱的咖啡庄园经济,通过“种植+烘焙+研学”三产融合,带动咖农收入三年翻两番。要锚定产业振兴这条“主线”,一方面,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深挖乡村特色,围绕“土特产”做足“大文章”,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另一方面,从延链、补链、强链着手,将传统优势产业向上下游延伸,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农业+康养”“农业+电商”等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沉睡的乡村资源焕发“点土成金”的神奇魔力。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 年)》的出台,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迈向农业强国的征程中,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如期实现农业强国建设目标,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沈欣仪)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