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南京:博物馆奇妙夜,穿梭历史与未来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

听“唐伯虎”“苏轼”朗诵诗词、赏千年非遗与国风顶流漫画的融合、看“竹林七贤”舞文弄墨、穿着汉服沉浸式解锁六朝的隐藏剧情……国际博物馆日所在的这个双休日,充满惊喜的“博物馆之夜”带观众在厚重历史与美好未来之间穿梭,让文明记忆在创新中永续流传。


5月18日,“南博奇妙夜”第10季启幕。图为乐队在演奏AI改编版《行香子·述怀》《长歌和》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5月18日,“南博奇妙夜”第10季启幕。图为乐队在演奏AI改编版《行香子·述怀》《长歌和》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听“唐伯虎”“苏轼”朗诵诗词

当AI改编版《行香子·述怀》《长歌和》在南京博物院历史馆大殿前奏响,“未来之门·AI交响”开启了“南博奇妙夜”第10季。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晚,南博通过有声、有约、有影、有戏、有爱和有承等多元主题展开一系列奇妙夜活动,让观众在欣赏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科技为博物馆带来的无限可能。

“非常幸运能抢到‘南博奇妙夜’的票,我们带着孩子体验一下晚上来逛博物馆的感受,然后还要看一下‘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特展。”市民胡女士笑道。

在AI与文化的流动之约中,AI机器人在南博历史馆大厅和主持人一起与观众互动。未来,南博“小南”AI机器人将作为观众的引导员和小志愿者与观众会面。

“弹琴江浦夜漏水,敛衽窃听独激昂……”在特展馆前,由AI技术复原的“苏轼”吟唱了作品《舟中听大人弹琴》。AI技术复原的“唐伯虎”也引发关注。“唐伯虎、苏轼这些课本中出现的人物,仿佛从历史的长河中‘复活’,与我们共同朗诵古典诗词,这个感觉太奇妙了。”家住锁金村的胡海华感叹。

在历史馆一层公共空间,《哪吒传奇》将非遗木偶技艺与国漫美学结合,赋予经典神话新生命。以传统杖头木偶为核心,融合多种木偶形态,实现观众与演员零距离互动,感受非遗魅力。


观众在欣赏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科技为博物馆带来的无限可能性。图为灯光秀表演。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观众在欣赏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科技为博物馆带来的无限可能性。图为灯光秀表演。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艺术馆外观墙投影灯光秀以“观天下·坤舆万国全图”——南京博物院VR大空间沉浸式展览为主题,通过超清光效,为观众带来一场文博视觉盛宴。

持“嵇康特调”与“竹林七贤”干杯

属于“5·18”的快乐,其实早已经开启。5月17日晚7时,走进六朝博物馆“竹林狂想曲”主题狂欢夜,犹如穿越到六朝时期,赴一场饮酒赋诗的文人雅集。

古风舞会,穿越感十足;跟着民谣歌手来场全场大合唱,旋律直击心灵;手持“嵇康特调”,与舞台上劲舞的“竹林七贤”干杯;穿上汉服的观众跟着讲解员一起解锁六朝的隐藏剧情,寻找带着翅膀的小神兽,探秘古代屋檐上的神秘“瓦当”……活动现场,大家玩“嗨”了。


图为市民在现场合影留念。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图为市民在现场合影留念。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我在六朝博物馆找到了1000多年前的下水道。”南京游府西街小学的学生张辰锴兴奋地说,“我们了解了六朝的青瓷、瓦当,还有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听着讲解穿梭在一件件的文物之中,感觉自己穿越到了古代。”

头饰、穿戴、妆容一个不能少……当晚,很多观众都身着汉服走进六朝博物馆。盛装赴会的张慧娟告诉记者,“做了这个整体妆造后再来赴六朝博物馆今晚的约,更有氛围感。”

当手持“来自六朝的微笑”瓦当的演员在舞台上翩然起舞,有的观众赶紧拿起相机记录,有的则随着曼妙的旋律一起摇摆起来。

“‘竹林狂想曲’ 主题狂欢夜活动,也是我们六朝博物馆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之一,我们为观众打造了一个古今对话的一个现场,其中具有一些艺术编排的节目,让观众能在沉浸式的观展中,感受到和文物历史的对话。”六朝博物馆公共服务部主任徐丁表示,“我们也有非常年轻的共舞派对,让博物馆之夜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