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百家湖商圈交通四通八达,高端商业综合体林立。 江宁区委宣传部供图
十年前,地区生产总值不足千亿。十年后,江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级台阶,跃升至2810亿元,稳居全市各板块第一;
十年前,全区仅有1条地铁。十年后,轨道交通达到8条,运营里程超200公里;
十年前,全区首个大型商业综合体江宁万达开工建设。十年后,以百家湖商圈为代表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宁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不断推动全区发展行稳致远、走在前列。”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沈剑荣表示,十年来,江宁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聚焦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经济、产业、民生、生态等各领域都取得长足进步。下一步,江宁将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为省市现代化探索路径、作出示范。
静水流深,心无旁骛抓制造
江宁是万里长江奔腾进入江苏的第一站。从上游越过高山峡谷的湍急汹涌,中游穿过江汉平原的迂回曲折,江水终于放缓脚步进入江阔水深、河网稠密的下游。温柔的江水既带给江宁婉约秀美的美丽景色,更塑造了江宁静水流深的独特气质。
依托静水流深的韧劲和智慧,江宁立足自身优势,心无旁骛抓制造。党的十八大以来,江宁找准制造业比较优势,持续推动主导产业迈向新高峰。
位于东山总部园的南京腾亚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组建起一支110人的科研团队,年投入上千万元加强科技创新,在国内率先掌握燃气射钉枪生产核心技术,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并以第一单位参与起草“燃气动力射钉枪”及“燃气动力射钉枪用气罐”两项行业标准。今年6月,企业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在江宁完善的人才政策、产业体系支撑下,我们持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这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公司董事长乐清勇表示。
心无旁骛抓制造,江宁先进制造产业集群迅速崛起。经过十年发展,智能电网已成长为江宁领跑全国的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集聚了以南瑞集团、国电南自、南瑞继保、四方亿能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169家规模以上企业和17家上市公司。
南瑞集团见证了江宁智能电网产业的“一路攀升”。“十年里,南瑞集团经营业绩持续保持稳定增长。”国家电网首席专家,南瑞集团首席专家、系统保护实验室主任薛峰介绍,目前集团在20多个地区建有研发和产业基地,拥有40余条产品线、50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品和服务覆盖全国各地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高飞,赋予江宁高质量发展的深厚底气。截至目前,全区连续四年新增高企300家以上,总量接近1800家,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二;规上工业企业超1100家,实现总产值3716亿元,是2012年的1.73倍;智能电网产业先后获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十年来,江宁始终聚焦先进制造,持续引领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构建了‘5+4+1’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江宁区发改委副主任谭开明介绍。
实体经济蓬勃生长,推动江宁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百强新城区”榜单前三,连续两年蝉联全国工业百强区第十位,近三年连续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营商环境连续多年位列长三角前列。
逐浪前行,坚定不移谋创新
如果将创新的过程比作一条河流,那么原始创新就是潮头涌起的第一朵浪花。浪花虽小,却以前瞻性、先导性引领着轰轰烈烈的时代创新大潮,及至浪花集聚成势、汇聚成河,必将铸就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策源地。
未来网络,就是江宁前瞻布局的一朵“创新浪花”。十年前,江宁以前瞻性、战略性眼光引入项目,瞄准国家战略布局未来网络产业。
由刘韵洁院士牵头,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计算所、清华大学等共同参与组建的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随即在江宁开发区成立,研究院在前沿技术攻关、孵化创新企业、集聚高端人才方面多线推进,并引领带动一批产业迅速在江宁集聚。
依托沉淀多年的基础技术优势,2018年8月,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正式挂牌,刘韵洁院士、尤肖虎教授、邬江兴院士牵头,分别组建未来网络研究中心、普适通信研究中心和内生安全研究中心。
院士领衔,“创新浪花”结出硕果:全球首个大网级网络操作系统稳定运行在运营商大规模骨干网上,面向全球开通首个网络内生安全试验场,6G创新成果刷新世界纪录……成立三年多的时间里,紫金山实验室已在未来网络、B5G/6G通信、网络安全三个科研领域相继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发布十余项全球首个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并成功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序列。
瞄准原始创新,江宁还大力引进中科院资源。2013年以来,麒麟科创园在承接中科院南京分院“一院四所”的基础上,又先后引进自动化所等7家中科院研究所,成立自动化所南京人工智能芯片创新研究院等8家“中科系”研发机构,积极培育信息高铁、开源软件等四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园区已成为全省中科院创新资源集聚程度最高、门类最齐全、成效最显著的区域。
“江宁‘经济强’,核心在产业,动能在创新。”江宁区科技局副局长王文娟表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全区布局打造了紫金山科技城、麒麟科技城、南京现代综合交通实验室、江宁药谷等一批产业创新平台,持续提升创新动能。
目前,南京现代综合交通实验室已进入实体化运营阶段,原创药物技术创新研究院揭牌运营,一期药物发现与早期成药性评价技术平台投入使用。
勇立潮头,踔厉奋发谱新篇
盛夏时节,东山佘村“花信”民宿内,村民唐立翠正在收拾房间,准备迎接下一批客人。今年上半年,民宿为她家带来了近4万元收入。
“上半年全村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700万元。”佘村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敏介绍,美丽乡村建设让村民成了实实在在的受益者,2016年以来,当地村民年均收入从2.3万元增至4.2万元。
佘村是江宁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江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融合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攻坚克难的巨大勇气持续推动改革创新,绘就了繁华都市与美丽乡村共融共生的美好画卷。
十年来,江宁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先后完成文靖路、将军大道等主干道提档升级,实施上元大街东延、东新南路南延等道路新改扩建工程,累计改造整治道路约80公里,构筑了“三横五纵”的东山副城快速路网体系和“五横五纵”的主干道交通体系。
十年来,江宁乡村振兴成全国典型案例。黄龙岘、石塘人家等17个村成为国家级美丽乡村典范,建成钱家渡等1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区域美丽乡村覆盖率达100%,创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江苏园博园、牛首山、金陵小城精彩亮相,汤山矿坑公园、牛首山河生态廊道等成为市民休憩新选择。
十年来,江宁城乡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累计绿化造林、环境提升1.84万亩,19.08公里的滨江岸线“蝶变”成风景秀丽的生态风光带和绿色生态走廊。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29.9微克/立方米,大气环境质量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江宁跻身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第4位。
十年来,江宁人口增长80多万,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21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70989元、33391元,分别是十年前的2.3倍、2.5倍。城乡居民收入比由十年前的2.33:1,下降到2021年的2.13:1。
在江宁区委大楼门口张贴着一副对联:聚百年力量搏万里长空现代化宏图盛展,立时代潮头创千秋伟业示范区虎步雄开。“立时代潮头”,既昭示江宁干事创业的高标准、高要求,更锚定全区未来发展的新定位、新坐标。
沈剑荣表示,迈上新征程,江宁将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指向,筑牢现代化的实体根基;把城乡深度融合作为主攻方向,彰显现代化的城市功能品质;把绿色低碳循环作为发展导向,厚植现代化的生态基底;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价值取向,增进现代化的民生福祉,努力为南京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 吴嫣然)